农业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06 08:23:35 扶贫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2017年已经过去了。回顾我在这一年来的工作,可以说是受益非浅。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下面是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省农业厅春季农作物田间管理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精神,发挥农业部门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农业生产服务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莲花县农业局按照省、市关于开展2017年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以“科技入户进园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主题,组织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抓住春季时节,将农业科技送进千家万户,进园区(基地)和企业,培养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深入扶贫村开展“党建+科技帮扶”活动,打好扶贫攻坚战,现将2017年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情况。在市局综合技术服务小队共同参与下,组织县、乡两级技术干部举办送科技下乡25场,此次活动分三个送科技下乡小组,通过集中开展咨询、培训、手把手指导服务、宣讲、赠送农资、新品种和新机具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动,服务和接待农民人次达11260余人,发放了《莲花县2017年农作物主导品种推介》,《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南方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早稻育秧技术》,《高致病情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国家明令在农产品中禁止限用农药》等20多个品种资料共计6万余份;深入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基地、新型农民培育对象开展技术指导;围绕县精准扶贫工程—“房前屋后栽种摇钱树”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指导;为积极推动三个挂点村扶贫工作,组织全局专业技术员走访三个村的贫困户家庭,对贫困户家庭情况、至贫原因、能力状况、发展意愿进行摸底调查,和他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每个技术员根据扶贫对象具体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尽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送科技下乡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种养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经营方式,为农业增放,农民增收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活动中遇见难以解决的问题,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为农民谋实利、做好事,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的光荣政治任务。为此,我局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按照省、市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把工作目标分解,做到“三个落实”即落实责任人,落实技术人员,落实活动项目。各相关业务站,提前谋划,精心编写各类技术资料。在活动过程中,全局各部门和全体农技人员通力协作,确保了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正常开展。

  2、技物结合,分类指导。农业生产是一个长期的生产过程,加之受自然环境影响,农民经常会遇见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组建专业结构齐全的科技小组,并组建专家队伍,实行县级农技员包乡镇,乡镇农技人员包村、包示范户,产业覆盖到每个行政村、示范户,包基地,各小组按照“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实用技术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到村到户开展粮、油、菜、果高效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机保养及实用技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有理论和重实训。活动过程中,为农民开展技物结合,针对去冬年初我县油菜生产受低温阴雨影响,为农民赠送化肥、农药、硼肥、水稻种子,达26万元,发放果树苗620万元,现场指导农民降低田间湿度,病虫害防治和增施硼肥,为降低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3、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我们把送科技下乡与当地实际情况、当前需求相结合,在春耕备耕期间,根据各个乡镇产业分布特点全县农技干部认真做好调查,掌握农民的科技需求,种植意向,为今后的服务工作提供依据。一是抓好早稻集中育秧。县农业局组织技术员包乡镇、乡镇农技指导包村;开展以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育秧主体,形成“一点两人”,为早稻集中育秧提供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农时做相应的现场演示,增加农民感性认识,使农民易而接受。二是实施科技增粮行动,在送科技下乡活动中,积极向农民推荐新品种、“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新技术。三是实施产业扶贫,根据困难户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扶持计划,积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四是开展农产品安全标准化指导行动。向广大消费者和农户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名单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宣传资料,指导农户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和消费意识,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对生产基地的产品检。五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对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粪污治理,确保每个养殖场达到环保要求,深入农业基地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废液“猪—沼—菜”、“猪—沼—果”等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六是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全县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在高洲乡新增1300亩种粮大户一家,在升坊镇石江村新增300亩设施蔬菜、瓜果基地一家。七是积极服务千家万户房前屋后栽“摇钱树”工程,我局组织全局系统专业技术员以及退休技术干部指导农户挖穴、栽种、浇水、剪枝等,确保果树苗木成活率。八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技术员深入农业基地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型农民创业基地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为服务于春耕生产、保护农民利益,我局执法大队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维权保春耕活动,加强市场巡查,检查了全县100余家农资经销店,抽取种子样品52个,对不合格的种子立即封存,查处未审定品种3起,数量450公斤。并在重点乡镇设立样品种展示点,介绍农民如何识别真假农资,如何选购农资产品等多项内容,增强农民维权意识。

  科技下乡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手段,2017年农业送科技下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县农技干部辛勤工作下,圆满完成了任务,我局将以服务“三农”这个主题,毫不放松,把送科技下乡坚持为常年下乡,创新服务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农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稳中求效、创新求进”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保供给、促转型、培主体、保安全、增活力、促和谐的目标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据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148.9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增,效益略降。据预计,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08.77万亩,比增13.79万亩,增幅3.5%;粮食总产67.72万吨,比增8.52万吨,增幅14.4%。稻谷价格上半年基本稳定,下半年略有下降,早籼稻收购均价约2.4元/公斤,降0.2元/公斤,晚籼稻均价约3.6元/公斤,降0.4元/公斤,总体效益基本稳定。春收马铃薯产量鲜薯平均亩产约2700公斤,每公斤价格降约0.3元,略降。

  (二)蔬菜面积略增,特色水果加快发展。全市蔬菜复种面积175.94万亩,基本持平;亩产1576公斤,比增6.0%;总产277.31万吨,比增16.04万吨,比增6.1%。上半年蔬菜价格受天气、市场等因素影响,叶菜类蔬菜价格波动较大,瓜果类价格略好;下半年蔬菜价格整体略有回升,整体效益略逊于去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41.6万亩,挂果面积31.2万亩,总产9.8万吨,比增3%。龙眼挂果面积14.4万亩,总产4.2万吨,比减30%。香蕉种植面积14.4万亩,预计总产18.4万吨,持平。受黄龙病影响,柑桔面积、产量下降,整个产业处在重新调整的局面上,种植面积17.4万亩,比减17%,预计总产22.2万吨,比减21%。荔枝价格较为喜人,妃子笑上市的最好收购价9元/公斤,高峰期大量上市为5-6元/公斤;桂味上市以14元/公斤价位开始,比增50%,电商和乡村旅游都为荔枝销售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龙眼均价6元/公斤,比增10%;葡萄销售基本走鲜果采摘路线,每公斤售价达到30元以上,效益显著。香蕉价格遭遇低谷,香蕉平均价格在1.2元/公斤,比减20%以上;柑桔销售价格预计与去年持平。

  (三)畜禽养殖基本稳定,市场价格总体合理。预计全市生猪存栏126.5万头、出栏208.2万头、猪肉产量17万吨,分别比减1.7%、1%和1%;家禽存栏1348.3万只、出栏3295.5万只、禽肉产量4.7万吨,分别比增1.2%、10.3%和 5.3%;禽蛋产量2.4万吨,比增4.6%;肉类总产量22万吨,比增1.1%。价格方面,生猪价格有所回升,稍有盈利;家禽价格略有下降,回到合理价位;生鲜牛奶价格保本,奶牛业养殖效益下降。

  (四)农资价格略降,农业生产成本增幅收窄。据市供销社统计数据,今年尿素批发均价1560元/吨,比降9.3 %;进口钾肥批发均价3000元/吨,比增7.1%;高含量进口复合肥批发均价 4500元/吨,比增 3.3%,国产磷肥650元/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价格均有下降,玉米2300元/吨,下降8%,豆粕2400元/吨,比降11.9%;肉鸡配合饲料2750元/吨,比降9.8%;鸭配合饲料2300元/吨;育肥猪配合饲料2500元/吨,比降10.7%。但人工管理费用特别是畜禽养殖的环保压力增加,抵消了农资下降的有利因素,农业总体生产成本增幅收窄。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农业风险保障能力增强。一是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兑现下达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近1.2亿元,22万户农户得实惠。二是政策性涉农保险落实到位。落实水稻保险面积116万亩,玉米和马铃薯保险面积分别为31.6万亩和9.5万亩,涉农五项保险参保率总体超过30%,因灾涉案面积近2.5万亩,获赔金额601万元。承保能繁母猪4.4万头、奶牛1100头,占全市符合参保条件奶牛总数的45%左右。三是粮食应急种子储备管理加强。储备市级粮食应急种子5万公斤,并加强入库的种子管理,确保种子储得进、储得好、调得出。

  (二)农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一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再获省政府嘉奖。投入资金3.4亿元,完成2013年度21.43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在省竣工验收中,排名全省第一,荣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和奖励用地指标950亩。二是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整合项目资源,在省补助的基础上每亩再提高500元,打造2013年度6个相对连片5000亩以上的项目建设任务,2014年度7个面积共4万亩的示范区已完成选点规划等前期工作。三是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喷滴灌示范基地8个、大棚设施示范基地2个,新增设施农业覆盖面积1500亩。全市累计喷灌面积11.6万亩、大棚面积5.5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7万多亩。四是粮食、蔬菜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8.77万亩,比增13.79万亩,总产67.72万吨,比增8.52万吨,增幅14.4%;蔬菜复种面积稳定发展,总产达到277.3万吨,比增16万吨,比增6.1%,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五是特色农业效益突出。2015年“十二大”特色农作物及其它特色农产品生产面积214.5万亩,总产值82.27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700元。

  (三)科技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支撑能力增强。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农机总动力达到136.5万千瓦;农机原值达到10.7亿元,增加0.26亿元;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25%,比增1.39%;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70家,粮食日烘干能力1700多吨。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新成绩。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2.5%,比增1.5%。共培育、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600多个(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完善全市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建设,基层农技推广站硬件建设和服务手段得到提升。获省农业技术推广奖4项,市科学技术奖16项。开展各类农业科技下乡活动900多场次,服务群众20多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三是农业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共有11个农产品获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12个,共有广东省名牌产品64个;新增制定市级农业地方标准8项,建立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农产品1个,累计共有三品认证企业177家,产品301个。四是农业信息工作取得新突破。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先后在龙门县和博罗县启动“千县万村”农村淘宝工程,并建立了2个县级运营中心和56个村淘服务站。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溯源平台在第四届惠州农博会上向公众展示并启动运行,对全市1002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监管,8家企业实现从生产基地至餐桌的全程监控与溯源。惠州农业信息网发布信息2.8万多条,出版《惠州农业信息》杂志6期;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报送工作,信息采纳量和政务公开量在市直单位中排名前列。

  (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经营体制日臻完善。一是经营主体实力增强。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0家,企业固定资产规模45亿元,年经营收入95亿元,带动农户26万户,户均年增收6500元。各级财政以各种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资金超过3000万元,拉动金融机构贷款超过10亿元。一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广东海纳等5家龙头企业进入广东现代企业500强企业,已有金种农牧、世纪五丰等2家龙头企业在天交所成功挂牌,东进农牧在新三板上市交易,还有四季绿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积极筹措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质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7家,累计发展到1856家,合作社成员达到6.9万人,辐射带动农户19.5万户,户均增收4500元;新增市级示范社15家,累计有国家级示范社24家,省级96家,市级168家。有130多家合作社与 500多个超市、学校、工厂等单位对接,产品销售额8.6亿多元。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新确认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全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发展到52家。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不断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推进,惠城区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其它县区全面完成确权技术服务单位招投标,正在按工作计划有序铺开,较好完成了省下达的确权工作目标任务。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共有50万亩农田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日益完善。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全市1108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清理核实工作全面完成,清理统计农村集体资产125.35亿元。农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在完成大亚湾和惠城区18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基础上,在博罗县罗阳镇选择了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四是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44个镇办101个行政村组织实施110个村级公益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项目总投资6093万元,直接受益群众20.8万人。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有力。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市农检中心检测仪器资产超过1500万元,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复评审。惠城区等5个农检中心先后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二合一”评审,取得机构考核合格证书,龙门县农检中心也顺利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考核小组的现场评审。全市69个有农业的镇办建立健全了农残检测站,每年安排经费200多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市人大农业综合检测大楼建设重点建议及市政协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重点提案办理工作。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不断加强。共抽检蔬菜样品28.2万个,合格率99.9%,捣毁残留农药超标蔬菜6千多公斤;抽检水果样品共3724个,合格率99.5%;抽检生猪尿样12696个,合格率100%。全力以赴做好人大《关于强化市场农副产品残留农药检测议案》的结案工作。在省组织的2014年度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中,我市名列第一。三是农业依法行政有序推进。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2014年度依法行政考评获优秀等次。落实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梳理权责清单390项。承办行政审批事项6宗,均在承诺期限内办结。四是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两打两促”农业联合执法检查监督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100人次,检查农资经销仓储、门市共3620间次,农资市场17个,生产企业10个,查获假劣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各类农资合计约60余吨,立案查处180宗,挽回经济损失75万。开展屠宰专项整治行动,捣毁私宰生猪窝点43个、病死猪窝点4个,查扣私宰生猪及其产品共2.35万公斤,关闭不合格屠宰场点4个,市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有效,生态农牧业优质发展。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力。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职责,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均零发生。狠抓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动物疫病监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全年所有应免动物免疫密度均达100%。全力防控H7N9禽流感,累计排查养禽场3300多个,排查禽类2500多万只,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17000多头,省政府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项目成功落户惠城区,获省级财政资金扶持2000万元。二是现代畜牧业稳定发展。清理禁养区畜禽养殖场2103户,清理生猪46万头,按时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清理、清拆工作任务。完成13家国家农业源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全市累计有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基地57个,国家级、省、市级畜牧业龙头企业24家,畜禽出口基地28个;有年出栏万头以上瘦肉型肉猪的肉猪场40个、年出栏5万只肉禽以上的大型肉禽场45个、年存栏1万只种禽以上的蛋禽场11个,规模场(户)的畜禽出栏量占全市畜禽出栏总量的85%以上。三是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措施有效落实。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2800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48万吨;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红火蚁巢、蚁群清除率达95%以上,危害势头得到较好控制;加强柑桔、香蕉等作物病害、疫情监控。四是耕地质量有效提升。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85.7万亩次,施用配方专用肥98.1万亩次,节本增效2.3亿元以上;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农田节水技术140.6万亩次;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完成500个预警监测点的规范化建设和土壤样品的采样、检测及分析工作;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施用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310多万亩次,推广稻草、花生、甜玉米秸秆还田128.5万亩次,耕地地力有效提升。五是世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取得成效。新增环境友好型种植业项目镇3个,治理耕地面积3万多亩,目前实施该项目的乡镇有6个,治理面积7万亩,项目惠及农户9000户,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10%以上,达到减排效果。9家牲畜废弃物治理子项目工程完成年度总投资额2000余万元的90%。

  (七)农村综合改革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扩面提质。一是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统筹推动。制订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增强粮食供给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等25项具体举措,统筹推动全市农村土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治理等各项改革。二是新农村建设步稳步推进。环罗浮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累计投入资金1.58亿元,启动建设项目104个,7个主体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正全面升级。惠阳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有序开展。第二批1个镇,22个村通过省名镇名村认定;第三批名镇名村已投入3.1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18个;第四批名村创建全面启动,已投入8626万元,完成建设项目35个。三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完善。目前,市级平台已基本建成,设有三资管理系统、资产交易系统、大额支出备案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数据库录入已全面完成。四是平安创建和涉农矛盾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共调解处理169宗农村集体资产方面信访案件,涉农矛盾列入省级备案4宗,已化解3宗,列入市、县登记备案30宗全面化解,列入乡镇登记备案台账共108宗,已化解101宗,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幸福指数提升。一是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成效显著。全市57个省重点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5.67亿元,57个省重点帮扶村村集体收入平均达10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5倍多,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主业”的扶贫工作格局。累计修建农村公路359.95公里,兴修农村水利措施313宗,实施农村泥砖房改造0.88万户惠及困难群众3.1万人,新建文化广场89个,新修卫生室、路灯、公厕、垃圾池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大批。行政村100%建有卫生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全市有劳动能力的852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其中纳入省考核的2409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村100%脱贫、贫困户100%脱贫、100%贫困村的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得到省的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二是革命老区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落实省、市扶持老区发展专项资金共660多万元,扶持老区村实施建设项目140个。指导推进“百祥楼”革命遗址维修改造工程。

  (九)农业合作硕果累累,计划财务保障有力。一是第四届惠州农博会成功举办。本届农博会规模大、规格高、亮点多、人气旺、效果好,总体成效显著。参观人数34.2万人次,日均人流量8.5万人次;现场销售额1560多万元,比上届增长22%;达成意向合作金额约2亿元。市委的书记陈奕威批示“本次农博会是成功的,充分展示了现代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深受专家和群众的好评”,市政府市长麦教猛批示“本次农博会组织得力、准备充分、统筹有序,效果很好,应予充分肯定。”二是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先后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六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其中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我市两个品牌产品获金奖,第六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我市企业共吸金8000多万元。三是惠州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先后组织我市企业与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企业对接,4批次人员赴国外开展农业交流与合作和培训。四是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再创新高。共争取市级以上财政资金8.23亿元,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五是涉农资金清理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在组织各县区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惠城区等5个县区开展专项审计,共审计32个农业项目143个子项目、总金额1.12亿元,并已形成结论,责成各县区有关单位抓好整改。同时,还抓好了珠三角纲要测评考核、农业经济数据监测分析和单位内部财务等工作。

  (十)“三严三实”活动扎实开展,机关工作运转顺畅。一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制定了《惠州市农业局领导干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先后组织市领导到我局讲党课、局党组成员到挂钩单位或党小组讲党课、开展“三严三实”专题研讨学习等活动,在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领导干部开展作风教育。二是党务和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建设,推进纪检监察“三转”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责任,强化对项目资金、政府采购、人事、农业执法、行政审批等工作的监督。三是机关服务保障有力。热心为老同志服务,稳定了老干部队伍;认真抓好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以及机关人事管理、干部培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年内没有发生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没有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做好办文办会、车辆管理、档案、保密、网络问政、采购等工作,局机关运转顺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为五个“影响”: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国内经济增速延续了近期来的下滑趋势,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做说明时也指出“今后五年经济增速6.5%以上”,经济的下行压力,将直接间接传导影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二是生态环境“硬约束”影响农牧业快速发展。过量施肥,畜禽养殖业过度排放等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影响问题比较突出,给农业生态环境资源带来挑战,直接影响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三是农产品“天花板”价格影响农民增收。农资价格持续高位、人工成本“地板”抬升,但农产品价格却遭遇“天花板”封顶,农业整体利润空间受到压减,影响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四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总体格局之下,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压力增加。五是利益博弈影响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经过数年的改革,农村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逐步触及深层次矛盾,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难度越来越大。

  四、2018年工作计划

  总体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主要任务是:重点把握八个“围绕”,抓好八项工作。

  (一)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抓好农牧业生产发展。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4万亩以上,总产57万吨以上,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二是稳定畜禽生产。落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生猪、奶牛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扶持和发展草地畜牧业,推广牛、羊优良草食动物品种;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促进畜牧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稳定“菜篮子”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服务指导,落实扶持政策,确保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四是稳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办理好市人大关于荔枝龙眼产业的重点建议,推进冬种生产量效齐升,力争2017年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以上、总产值70亿元以上。

  (二)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六化”建设。坚持以“产业、装备、科技、品牌”为抓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培育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同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市级示范社20家,培育发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二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8 万千瓦,农机原值达到11亿元,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2.33%,推动全市水稻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粮食烘干、饲料加工的'机械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四是推进农业品牌化。重数量和保质量并举,确保“三品”认证数量达到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要求。利用“一网一刊两微”信息平台,加强对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引导、培育、打造更多知名农产品品牌。五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完善市级信息化平台建设,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六是推进农业生态化。做好世行农业面源污染第一批牲畜废弃物治理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新项目建设;力争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90%以上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任务;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试验示范,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年内推广施用有机肥310万亩以上、秸秆还田128万亩以上,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110万亩以上。

  (三)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保护基本农田、改善耕作条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基,修水利、搞设施、抓示范。一是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确保在3月底前完成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验收;谋划推进2015年度16.12万亩高标农田建设。二是抓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12月底前完成2013年度6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任务,2014年度7个总面积4万亩的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惠城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三是抓设施农业建设。力争新增设施农业建设面积1000亩以上,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5-8个,引导一批农业企业重点在节水喷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大棚等方面取得突破。

  (四)围绕提升“舌尖上的安全”,抓好质量安全建设。坚持生产、监管两手抓,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其体系建设。以办理人大重点建议和政协提案为契机,加快推进建设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和建立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加强市、县、镇三级农检机构建设,推动龙门县顺利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督促仲恺区农检中心抓紧开展认证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全市所有县区农检中心全部通过省级认证。全力以赴,迎接农业部、省农业厅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以及省厅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管理考核、市食品安全年度工作考核工作。进一步扩大抽检范围与数量,切实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二是强化农业执法及其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资市场秩序。落实农业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加强对行政许可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和依法处理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加强市级农业执法机构队伍建设,督促县(区)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五)围绕开创现代农业新格局,抓好农业创新。大胆探索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拓展农业的基本功能。一是鼓励发展智慧农业。鼓励支持农业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生产,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遴选1-2个试点,打造农业信息化示范点。二是打造创意农业。引导支持农业企业拓展新的产业形态,通过农民画、畜禽艺术品、水果雕刻和植物微景观等,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围绕培育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鼓励支持博罗航天农业观光园、永记生态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带动农家乐、民宿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既可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享受乡间情趣,又可住宿、度假、游乐的去处。

  (六)围绕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抓好安全体系建设。一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重点抓好春秋两防工作,确保全市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二是强化重大植物疫病防控。认真办理红火蚁防控重点建议,全力防控红火蚁、柑桔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等植物有害生物疫情,力争全市红火蚁防控覆盖率达55%以上。三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力争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6个,示范社8个。四是落实政策性涉农保险。在推进原有的六项涉农政策性涉农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荔枝、龙眼、香蕉和木瓜等4个水果种植保险。

  (七)围绕增强农村社会发展活力,抓好农业农村改革。紧紧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一是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先易后难,尊重民意、确保稳定原则,全面铺开、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权能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大亚湾区、博罗县等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试点。三是推进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八)围绕构筑幸福家园,抓好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以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重投入、强基础、抓示范,建设美丽乡村,构筑幸福家园。一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通过精准识别,确认我市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科学制订《惠州市第三轮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至2018年)》,通过实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继续实施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坚决打赢我市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攻坚战。二是大力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扶持改善老区村生产生活设施等建设项目30个,老区村庄搬迁配套建设项目2个。三是大力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建设一批村民活动广场、村内户外道路、小型农田水利、饮水工程、环卫设施、村容美化和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确保第四批2个名镇、20个名村创建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开展第五批1个名镇20个名村的选点工作。抓好博罗、惠阳和惠东三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建设,示范带动一批周边村庄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