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总结

时间:2023-09-07 17:12:40 热门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级会计实务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1

  财务一级集中核算简单的说就是在整个公司财务系统统一财务流程、统一标准化体系、统一会计政策和制度以及统一软件平台,通过四个统一实现财务业务流程的优化、简化和规范化,使公司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能够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有效规避内控风险。目前很多大型集团公司都已在下级单位层面实施了财务集中核算,正在考虑如何实施公司级的财务集中核算。

  集中核算可以是单纯集中会计核算,即只是将财务核算业务集中规范,并不改变财务组织机构和财务职能,也可以是不但集中会计核算而且集中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机构也实施变革。财务集中管理是引导企业集中核算的关键驱动要素。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也在尝试或者已经在实施集中核算,在建立一级核算体系,统一的系统软件,统一的流程的基础上集中财务组织,整合财务资源,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

  国际上的知名公司也在实施集中核算,如世界一流石油公司BP,它的财务管理思路就是本着集中、持续改进。BP制定了统一的科目表,规范了会计核算,数百个会计单元全部采用标准化统一的主数据,总部再通过标准的报告统一流程完成20xx多个报告实体的财务报告的合并汇总。公司总部在次月初的第2天就可以关闭所有业务模块,第3天开始账务初审,并进行成本的分摊分配,第4个天进行最后审核与确认,第5天各下级单位开始复核并签认,出具资产负债表等报表,从第6天开始总部汇总报表,所有工作都集中在总部,并在6天内就完成,第7天内就可以出具每个季度的财务报告了。BP公司在财务报告出具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由2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7天,目前关账时间稳定在7天,财务改革转向深化财务分析。

  一、一级集中核算基本原则

  1、坚持财务业务主导与驱动

  在公司一级核算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财务业务主导与驱动,根据财务业务部门制定的流程、报表、标准化等,来设计软件架构,满足财务业务部门的需求。

  2、统一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程度越高财务自动化程度越高,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应充分收集各下级单位需要,制定出一套满足一级核算需要的标准编码体系。

  3、优化、简化财务流程

  集中核算不仅是财务数据的集中与统一,更是财务流程的优化过程。进行一级核算建设时,首先梳理财务业务流程,例如内部抵销合并流程、财务报告流程、资金管理流程、标准化管理流程、关账流程、内控管理流程等,通过单据和流程将核算和管理的思路固化在软件的单据和流程中,同时尽量使财务业务所需要的各种分析数据能通过系统自动获取。

  二、一级集中核算内容

  要推行集团公司层面的财务一级集中核算,要做到规范流程、统一标准、统一报表、集成系统等,既要满足总部的综合管理,也要满足下级单位的个性化应用的需要,要为财务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应用,并对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决策信息支持。

  1、规范流程

  规范财务流程主要是公司总部制订必须统一的财务业务流程,包括内部交易抵销流程、财务报告流程、内部交易结算流程、关联交易流程、合并流程等。

  1)统一内部交易抵销流程

  为满足一级集中核算对内部交易的要求,需要对现有的内部交易流程进行梳理和重塑。通过对现有内部交易流程的梳理,规范各个层次、类型的内部交易核算流程,并指导软件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从而实现交易双方会计分录和抵销会计分录最大程度的自动生成。软件系统的内部交易功能应该满足如下要求:一是加强内部交易的核对机制,在内部交易发生时就进行交易的对账工作,并记录交易信息、生成抵消分录;彻底消除内部交易事后对账难的问题,消除未对符账项对交易的影响,更深层次地抵消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二是为满足公司多口径和多层次合并报表需求,需要规范各级母公司与其子公司间合并抵销处理,要在核算组织架构基础上建立合并组织架构。三是不仅能够满足下级单位同一账套内交易的记录、确认、抵消分录的生成;也能够满足跨不同下级单位之间的不同账套交易的记录、确认、和抵消分录的生成。以便适应多种账套设置模式下的合并需求,具有合并的灵活性。四是交易的记录和抵消分录的生成按照规则自动区分层次和口径来形成和存放,满足合并抵消多层次、多口径的需要。生成规则要灵活、可以定义。

  2)统一内部结算流程

  内部交易结算流程与合并抵销流程一样,也需要基于统一的交易类型,对所有交易类型制定规范的双方操作手册,以便即使新上岗的同志也能清楚掌握。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交易双方交易的时点,如果对方不确认,如何采取强制措施、调整,都应该严格要求,总部统一开发的交易平台,界面应该简单,有预警等功能。

  内部交易集中能够减少由于各自为政,欠缺沟通而形成的资金周转缓,有助于加速资金结算。统一开发的平台可以加强总部对下级交易的监督,实时网上对账,出现差错不用到月末才发现,并及时沟通。

  3)统一各单位关账流程

  集中核算后各下级单位按照总部统一制定的关账时间和关账流程操作,如统一制定分摊标准、结转模板以及收入费用确认时点,使得财务报告能够提前出具。

  2、统一标准

  整个企业统一的标准编码控制体系是集中核算的基础,根据各下级单位会计核算需要,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标准编码。标准编码内容包括责任中心、成本中心、会计科目、往来、产品物料、辅助核算、会计期间、货币币种等40个类别。同时开发统一的标准申请平台,平台包含标准编码的申请、审批、同步,为了满足下级单位的.个性化核算需求,下级单位可以在总部标准化的基础上细化。

  3、统一报表

  集中核算实现了公司一套帐,在在统一核算、统一账务标准化、规范交易流程和报告流程的基础上设计总部统一的报表取数公式,使得公司直接能计算生成各下级单位的报表。

  首先需要建立报表构架,其次原先基于表进行的抵销操作可以改为基于账抵,即制作抵销凭证,最后需要设计统一报表取数公式,以便总部直接计算报表。统一公式能缩短了报表编制时间,减少出错率,总部能随时掌握地区公司重要财务指标情况。由于报表数据都可以对应到相应的账务查询,账表达到完全一致,总部也通过表可以联查到账,通过账可以穿透到下级单位的凭证,提高了核算和报表质量。

  4、符合内控

  一级核算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关键控制点,符合内控。按照内控的要求记录过程、保存文档、控制系统上线质量。通过系统自动实现职责分离,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内控要求嵌入到一级核算流程中能保证一级核算的质量。

  5、搭建统一平台

  一级集中核算不但是会计核算业务的集中,同时要将公司已有的其他财务、业务系统都纳入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如资金、资产、基建、预算等系统,统一所有系统用户编码,权限控制、统一界面,开放系统接口,加强财务向业务的延伸,强化管理会计职能,提升财务决策支持能力。财务的集中能带动业务的集中,推动公司财务业务的整合,如BP公司,首先在财务系统实施SA的,财务集中管理的要求推动了BP公司SAP业务整合。

  三、基于共享服务的集中核算

  建立公司的会计一级集中核算有助于公司规范核算、加强会计监督、提高财务数据质量。如果希望通过实施财务一级集中核算,实现精简机构,务节约成本,加强对下级的财务管控能力,那就需要改变财务组织机构和财务职能。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s Center, SSC)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又一种强化组织控制、降低成本、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新的财务集中管理流行模。因此建议借鉴采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实施集中核算,同时构建国际化的财务管理体系。

  1、共享服务模式

  共享服务业务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跨国企业集团纷纷将各个子公司共同、重复、标准化的业务集中到一个组织,实施统一的共享服务。据统计,目前70%以上的财富500强企业正在应用共享服务,90%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共享服务。当前国内外的跨国集团企业普遍采用外包和共享服务中心两种模式实施集中管理。外包确实能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但是存在风险,如:对外包业务的控制逐渐丧失;潜在的保密问题;外包公司的队伍稳定性等问题。因此国际集团公司通常只是将外包作为发展的某些特殊阶段的短期做法。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大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国际能源公司均设有共享服务中心,包括壳牌、BP、雪弗龙、埃克森美孚等。

  中心业务通常包括应收应付、总账、资产、存货、报销、资金集中支付、档案、财务报告、IT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成本降低及效率提高等。通过中心能够整合能力、加强管控。

  2、基于共享服务实施一级集中核算

  大型集团企业可以利用共享服务实施集中核算,在精简公司财务组织架构,优化财务职能的同时规范财务流程、统一标准、构建统一系统平台。中心可以建全球统一,也可以按区域建立多个财务共享中心,将在同一区域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项目纳入同一服务中心管理,如非洲、中亚、美洲、中东、亚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心聘请熟悉当地会计准则的专业人士,为该区域内的所有海外项目提供本地化的服务。依据中心职能规范财务流程和标准化,如中心统一负责全公司的报销或财务报表编制,就规范报销流程和报表流程。基于区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财务标准化体系,搭建国际化财务信息平台,将财务数据集中到平台,工作流程固化到平台,最终实现一级集中核算。

  四、结束语

  公司级一级集中核算是大型集团公司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可以从建立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一级集中核算,探索建立符合自己公司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使财务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2

  一、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一)1.广义的金融资产

  广义的金融资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资产负债表中除了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之外的资产。具体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2.狭义的金融资产

  狭义的金融资产,共分为四类,具体如下: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具体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两类。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并获利。

  2.基于管理上的需要

  3.属于衍生工具。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注意:会计处理时,也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来核算。

  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企业才能将某项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直接指定的原因):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管理上的需要。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等,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定义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其基本特征如下:

  1.到期日固定;

  2.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3.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

  4.是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确认条件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3

  一、施工企业的传统会计特征及面临的财务问题

  大型施工企业一般采用项目部制的“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三级管理、二级(有时甚至三级)会计核算模式。即:以建筑施工合同所指向的工程作为自己的“产品”,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和效益评。价,一个分公司、一个项目部可能就是一个会计报告主体。

  一般而言,一个工程项目(或项目部)实行合同管理,编制定额预决算,在会计结果控制上似乎可以实现项目利润的预期。但其在实务中具有如下特性:

  1.一般按统计的形象进度确定会计期间,分期计算项目的收入、成本和毛利。统计的误差影响会计计量的准确性;

  2.在施工期间,存在大量的施工性实物资产,除主材外,还包括组织施工的设备及机械,具有品种杂、数量大、采购环节多的特征;

  3.工程涉及的内部职能化分工细,如土建、水电、安装、结构、设计、装饰等:

  4.工程的区域分布比较分散,分公司或项目分属于不同的区域,与总部之间存在时空距离,影响了信息的传递。

  这些特征,在三级管理、分级核算和传统的报账制财务管理方式下,都有可能弱化总部的财务信息的获取功能,也产生以下财务问题:

  (一)会计核算分散化

  总部难于及时、动态地掌握各项目部(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汇总、合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准确反映。

  (二)总部财务管治水平弱化

  总部与下级会计报告主体之间,可能会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操守的差异,使财务的上下控制水平弱化。

  (三)资金整体效率低下

  项目部或分公司控制了工程收支的全部,资金只在单个项目的层面运转,不能在企业层面实现盈缺调配。降低了资金的整体财务效能。

  (四)分析与决策功能欠缺

  由于总部掌握基础会计数据的能力受到影响,使基于会计基数据的财务分析和基于财务分析的财务决策功能弱化并欠缺,传统财务体制下的财务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战。

  因此,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要解决总部会计对项目部会计的控制问题。解决总部对项目部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笔者认为,导入财务集中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核算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施工企业集中财务管理系统的导入

  (一)标准化的、集中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集中会计核算。取消项目部或分公司的会计报告主体资格,实行总部一级核算制。

  2.集中资金管理。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管理,资金计划、项目资金收支、往来对账、利息计算全部由总部信息系统控制,实现收支两条线等。

  3.集中财务管理。系统除会计核算集中外,还包括项目成本、全面预算、财务分析、往来对账等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功能。

  4.集中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的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建立依赖于总部数据库的财务分析机制和财务决策机制。从上述功能要求看,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其架构和作业流程可归结如图1:

  (二)符合功能要求的财务信息系统,应当满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集中及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的需要

  1.在会计核算集中方面,要建立主子账数据系统。在总部建立单一会计主账,它是集中的数据库,它确定整个企业的会计政策、科目设置和主要会计流程。在该主账下,可以按分公司或项目部建立多个相对独立核算的子账;在每个独立核算的子账下,又可以按照部门进行更加明细的核算与管理,但子账必须是在主账授权下进行核算的。其账套之间的控制关系为:总部主账分公司或项目部子帐部门账。主子账是进行集中核算、集中控制、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的关键。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账套控制关系中,在一个会计账套中集中了各分公司、项目部的所有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保证了信息的共享,为业务、管理与控制、决策各层人员提供了直接、完整的数据,既能保证各核算主体数据相对独立、保密。又可保证在财务管理层面上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整体性。

  2.以分级授权形式实现会计政策的统一。一个自上而下设计的会计账套系统为实现企业整体的统一会计政策提供了手段。如:统一会计期间,会计账套内的所有核算单元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期间;基础数据控制,所有数据均可以定义是否要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是否允许下级单位增加新数据;基本档案如总账的会计科目、固定的资产类别、增减方式、现金银行的现金流量项目等实现了系统性控制;运行参数得到控制:所有系统的运行参数,均能够按照组织结构,由上级来制定和控制下级单位。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是以分级授权的形式实现的。如图2所示:

  当然,在分级授权统一政策时,系统还应当提供个性化应用功能。例如。境外项目或分公司,可能存在记账本位币、会计政策、科目体系及凭证分类的差异,因此,系统在集中控制的同时,应当允许个性化的设置。系统需提供灵活的设置机制和控制手段,满足企业集中管理与分级控制的要求。

  3.在系统中实现数据分级共享。在系统内,要实现总部、分公司和项目部之间的数据分级共享。共享是指产生于主子账内的所有企业工程项目和总部费用分摊。在企业内部各个子账中,可供使用者查询、提供加工使用;所谓分级是指根据授权,规定哪些数据下级分公司或项目部可用。这就需要系统具有提供实时汇总分析、跨账查询和审批预警控制的功能。当然,系统中还应建立各子账间的统计分析、账簿查询,跨项目汇总功能,在授权下可以跨账查询数据,也可以汇总、合并数据。这种由底层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合并的方式,可使信息不经过中间层的处理。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性。如图3所示:

  另外,系统还可以建立跨账套的审批流机制与预警机制。审批流上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跨账审核审批,预警信息也可以跨账传递,这有助于解决传统审批审核可能带来的滞后对企业整体利益的影响。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设计

  根据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特点和内容要求,就财务模块而言,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包括总账、应收应付、现金、对账、成本和预算等系统,每个系统分别承载了不同的管理目的。

  (一)总账系统

  总账系统是会计核算集中的核心,所有业务最终都归集到总账系统中。主要功能包括:

  1.基础数据管理,如科目体系、凭证分类与编号方式设定、辅助核算设置等内容;

  2.凭证管理,如凭证录入及修

  改、审批和签字、入账、调整、打印等内容。

  3.往来管理,如对账、核销、账龄分析等;

  4.账簿查询打印,如总账、余额表、明细账、序时账、日记账、日报表、多栏账、综合账的查询及打印等;

  5.辅助账簿查询:

  6.期末处理,如期末损益结转、自定义结转;试算平衡,月末结账等工作。其架构流程如图4所示:

  (二)应收款系统

  应收款管理系统主要提供业主管理、建筑发票和应收单据的录入、工程收款和核销的处理、坏账处理、账龄分析、欠款分析、资金流入分析等。主要功能如下:

  1.业主管理,如工程档案维护、业主信用评估、付款条件等;

  2.单据管理:保持各类发票和其它收款单据;

  3.收款、核销和坏账处理,及时处理工程收款,分析计提坏账准备等;

  4.统计分析,如账龄分析、欠款分析、催款和对账记录、坏账预估及资金预测等。其架构流程如图5所示:

  (三)应付款系统

  应付款系统主要提供采购发票和应付单据的录入、向供应商付款处理、获取现金折扣处理、单据核销处理等业务处理功能。提供应付账龄、欠款分析,提供资金流出预测等。主要功能如下:

  1.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档案维护,供应商价格管理,供应商付款条件管理、供应商评估等;

  2.应付管理,如维护供应商采购发票和其他应付单据;

  3.付款和核销处理,对应付款进行付款处理并予核销,根据付款条件选择付款功能,提供应付并账等;

  4.统计分析,提供账龄、欠款分析及资金预测。其架构流程如图6所示:

  (四)员工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员工成本是主要的成本项目,合理的员工管理系统是财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如下:

  1.档案管理,如员工基本资料等;

  2.薪酬管理,如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

  3.收付款管理,如员工借款、报销及费用;

  4.统计分析,如员工成本占比等。

  (五)资金对账系统

  各分公司、项目部及核算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需要定期进行对账。资金对账系统针对上述业务,提供集中的对账平台。主要功能如下:

  1.对账设置。设置主子账之间要进行对账的科目,以及相应的对账规则;

  2.集中对账,定期对各主子账之间的资金往来进行对账;

  3.对账查询,对对符结果和未对符结果进行辨别,对长期未对符结果给予报警。其架构流程如图7所示:

  (六)项目成本管理系统

  按项目归集收入、成本、利润;对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控制和分析;涵盖了项目全程,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结构。主要功能如下:

  1.项目建立,包括立项、建立项目类型和档案、建立责任中心、建立项目要素、设置成本动因、设置作业单位等内容;

  2.项目预算,按项目进行收入、成本预算的编制;

  3.收入、成本归集与核算,当与其他系统集成时,大部分收入成本数据通过动态管理会计平台进行收集,在项目管理系统中。也可以进行收入、成本数据的录入;

  4.查询分析。查询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收入、成本、利润情况。状态查询等。其架构业务流程如图8所示: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4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拓展阅读:20xx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

  中级资格无纸化考试、高级资格考试于9月9日—10日举行。

  中级资格《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3小时,《财务管理》科目考试时长为2.5小时,《经济法》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高级资格《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3.5小时。

  中级资格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如下: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5

  一、会计委派制开展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生事物,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会计改革,而且在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我省的会计委派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我省的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郎中县、苍溪县等,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对当时在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对"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虽然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我省会计委派制在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即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把会计委派制工作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一《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也将《报告》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期间,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一工作,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进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进入了有组织的总结、完善,全面推广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更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行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个市、州,有12个市政府和近90个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狠抓落实: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找典型代表介绍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还于1999年专发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至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门收集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印发各地,对帮助和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如省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下发各地,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和简阳市的乡镇"统一集中核算"制等大加推崇,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全省安排布置,要求各地予以贯彻落实。20xx年1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目前适合我省实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

  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

  2、所有的乡、镇财政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要求达到60%的推广面。

  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

  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

  5、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情形,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地、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xx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的几种形式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为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治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已不适宜。原来如溪、阆中、中江县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我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主义会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如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和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财务总监制主要在我省乐山、达州等市试行。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宫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外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财务监督特派员主要在我省自贡、遂宁等市试点。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省级机关的实际出发,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决定于20xx年在省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系统所属二级单位。目前,省财政厅已代省政府拟了《四川省省级机关试行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办法的实施方案》,并正在征求意见。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四川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在保证单位现有预算编制程序、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预算内、外银行账户。省财政厅建立国库单一支付体系。取消单位会计核算岗位,保留除会计核算、记账以外的会计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委托记账、分户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支付的资金为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四部分。

  (四)企业内部会计委派人员。企业集团公司按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对所属各级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或集团公司内部选聘。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办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集团公司负责,奖惩考核由集团公司实施。

  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办法主要在我省五液、电信、邮政、石油、川化等大型集团公司实行。

  三、会计委派初见成效

  我省各地地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尚处在总结推广阶段,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会计委派试点进展总体是好的,对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试行会计委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等从各单位中分离出来,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和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保证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减少和遏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或相互制衡,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把财务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会计监督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全过程,对于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腐败现象,制止铺张浪费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后,把"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了实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税收等收入可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情况等到有效控制。单位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计划,使单位预算更加刚性化,支出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益。特别是乡镇一级辨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农村费改税,减少农民负担,规范基层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稳定了会计队伍,提出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政府会计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择优上岗,上岗后严格考核、评定优次,以此确定会计人员续聘或解聘,引入了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需要。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是"一派就灵"的灵丹妙药,目前在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与会计委派制的关系会计人员"委派制"属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范畴。体制是一个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行政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委派的客体是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对于财务总监,并不陌生,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也早已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试行,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行范围更为普遍。但将财务总监作为会计人员"委派制"来认识却有不妥。财务总监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约束范畴,派生于资本的权力,而非行政之权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财务总监往往由董事会任命。1994年深圳市三家委派财务总监的公司都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营动机构,是基层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财务主体,)其向国有全资、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是为了保护大股东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但委派财务总监只能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这是资本权力使然。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参资角色,则无权委派财务总监。否则,其他小股东纷纷效仿,委派代表自身利益的财务总监,岂不乱了套?从深圳市和我国其他地区国有资产产权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财务总监不属于会计人员。但不少人仍将财务总监误认为是会计人员,误将财务总监理解为行政权力派生物,这与我国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有关(不少地方财务总监由政府部门派出,而非由国有资本产权部门派出)。由于财务总监是由产权部门派出的,又常住企业,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日常监督,所以监督的威力较大,相应缓解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稽查特派员是中央为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派出的。地方有的也仿效,对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工作性质与财务总监基本相同,财务总监也好,稽查特派员也好,都不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认为他们是会计人员,其派出源于资本的权力,属于财务机制范畴,而非管理体制范畴。

  (二)会计委派制与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所谓会计人的国际惯例是指国际上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通行做法。就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企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己招聘、使用和管理,鲜有例外。只是法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其会计人员分为两大系统,公共会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前者由财政部实施条条管理,就职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法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法国的特殊做法也不是一般规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成员国,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否会受到欧盟的影响而改变还很难说。另外,法国的国有企业生存受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经常受到"私有化"的威胁,以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否仍然推行公共会计人员制度尚不得而知。除法国之外,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但并未采用委派制的做法,说明非委派制对于国有企业也是适用的。企业会计人员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由企业自己管理。至于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试点。

  (三)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本质问题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会计不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监督、预测等控制职能。上述两上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持"管理活动论"的学者更加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主张"算为管用",会计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如果不区别情况地向企业委派会计使会计人员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变成"为算而算"的工具。委派制将利益各方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加大。委派的会计人员通常三年一换岗(有的仅为一年),对被委派的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意得罪人,也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被委派单位对委派的会计人员有抵触情绪和防备心理,视会计人员为"客人",不让其进入决策层。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失去了实践主体,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会计已有职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科学的良性发展。

  五、建议与打算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委派制改革只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从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给会计人员的身份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宜模棱两可,从而给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外部人"身份,但企业会计人员还是以"内部人"身份出现更为合适。

  2、适应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的要求,并通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为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而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3、间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作用。

  4、普遍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会计发展的高度衡量改革成效。

  5、法制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与现行和将来可能颁布的法律相抵触。

  按照上述原则,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实现国家间接管理。我省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将区别情况,因地制宜,试点求精不求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二)要与稽查特派员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其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避免委派人员的职责重叠。

  (三)与依法建账结合进行。我省实行的建账监管办法是依法建账的重要措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委派制试点单位首先要抓好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避免多套账、造假账的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地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由于会计委派制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既对社会各行各业,又面对千千万万会计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财务总监制或稽查特派员制度。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6

  报表科目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

  影响损益的科目

  收入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费用类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营业外收入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其他综合收益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处置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还包括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部分。

  2、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

  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及处置时的转出。

  4、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相关文章:

国际贸易实务实习总结08-02

会计实务总结04-30

出纳实务的个人总结12-07

中级会计实训总结07-17

出纳实务的个人总结(精选6篇)11-21

国际贸易实务实习总结大全5篇08-26

《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11-25

质量总结个人总结08-28

医院转正总结个人总结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