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

时间:2023-09-28 12:15:10 热门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

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1

  xxxx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开展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以来,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受到了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此,特将xxxx—xxxx年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职责。

  xxxx年x月,我局成立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担任,xxxx年x月,同志调任后,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毛向阳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党组成员、副局长叶春江同志担任;成员由局、台各科、部、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组长负责全局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总体工作;副组长负责监督管理全局此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工作;局机关各科、室负责全局此项目标的`协调工作,广播电视台各科、部、室负责此项目标的宣传工作。

  二、上下配合,做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从xxxx年全市启动“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活动以来,xx市广播电视台就在xx电视台《xx新闻》栏目和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报道》栏目中开设了《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走可持续发展路》的小专栏,并派出专职记者及时搜集、采访、报道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在“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活动中出现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争创”氛围。四年来,《xx新闻》共播出“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相关新闻xx条,《新闻报道》播相关消息xx条。

  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我们一定紧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xx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2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目标,狠抓了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的落实。一是加强规划指导。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全区实际,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重发展技术含量高、起点高、环保基础设施标准、经济效益高的项目为重点,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纳入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建设生态示范区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在分析20xx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预测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突出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年度主要调控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了全区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经区人大审议通过后,印发全区执行。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进展顺利。截至10月底,辖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5.71亿元,同比增长12.75%;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29亿元,同比增长15.02%;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18.57%;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9亿元,增长33.53%;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8亿元,增长37.57%;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0196万元,增长52.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558万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61元、7055元,分别增长8.05%、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46亿元,增长12.05%。三是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将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制定20xx年全区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和经济责任书,明确各经济部门、各乡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年度经济责任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今年来,我局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全区循环经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一是积极争取投资,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综合利用。今年共完成投资700万元,建成“一池三改”户20xx户。二是重点建设污水回用、节能环保石灰、废弃资源回收、造纸黑液处理、城区天然气工程、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工程、烟气粉尘治理等循环经济项目,力争到年底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三是积极推进饲草—肉牛—沼气—沼肥、肉牛—屠宰—加工(牛肉、食品加工、制革、骨制品、生化制药)、煤电—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三条产业链建设。四是培育以企业和二十里铺工业集中区、农村节能住宅、城市中水回用和垃圾处理、生态移民和旅游资源开发四个方面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示范点,争创全国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县(区)。

  (三)加强项目节能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健康顺利进行。在项目建设中,我局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严把项目准入关,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从源头上遏制高耗能项目发展。同时,注重了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环保意识,坚绝杜绝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引进,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的产生,确保了全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截止十月底,全区共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204项(含前期项目16项),已开工建设181项,建成102项,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5.57亿元,占年计划的102.5%,同比增长45.1%。列入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120个项目(含前期项目16项),已建成45项,开工建设98项,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1.6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0.7%,同比增长10.2%。

  (四)围绕产业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和引进节能项目资金。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了对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谋划了一批符合国家节能要求的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国、省投资。全年共向省发改委上报争取投资的项目55项,总投资16.49亿元,计划申请投资1.2亿元,涉及城市基础设施、企业技术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公检法司、社会事业等方面。已到位资金4375万元,占区上下达任务5000万元的87.5%;其中:平凉城区集中供热20xx万元、崆索公路1280、赵西公路500万元,生态移民113万元,其它项目资金307万元。

  二、20xx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创建工作综合目标计划。在客观分析20xx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创建生态示范区实际,认真领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区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和20xx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编制下达20xx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二)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依托我区资源优势,注重项目建设科技含量和环保意识,调研、论证一批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不断规范项目管理,促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达到39亿元,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20亿元。

  (三)积极争取引进生态项目投资工作。一是在做好平凉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崆麻路等已上报项目的投资争取的基础上,加快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乡镇卫生院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太统林场生物质能扩繁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争取年内下达投资计划。二是积极捕捉国家和省上投资政策信息,再申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项目,多方争取投资。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年内通过发改渠道争取投资5000万元以上。

  (四)切实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节能指标管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节能工作要求,探索建立将能耗指标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及重点企业。二是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将能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跟踪、指导和监管。

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3

  一、生态农业创建工作概况

  延平区位于福建的北部,闽江干流的源头,是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20xx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国家批准立项后,延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应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区农业局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调整工作重心,把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区农业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促进了延平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己全面完成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各项目标。现全区城乡居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已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效益和循环农业方向转变,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成效

  1、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生态农业5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收标准。20xx年,秸杆利用率98%,比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1.6%,比20xx年提高个10.6百分点;农药施用强度每公顷3.32公斤,比20xx年下降0.48公斤;农用膜回收率94%,比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257公斤,比20xx年下降1公斤。通过创建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积极开展了低产田(地、园)改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又提高了我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创建以来,全区共完成低产田改造面积1500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9万亩。我区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依托,加大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截止20xx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6921口,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72处,建池总容积达8.94万M3,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村3个,建立百口沼气池的行政村20个,建立“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综合利用示范点8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2、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创建目标,几年来,我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区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区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其中省级4个,分别是在坎下果场350亩瓯柑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王台镇200亩省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翠冠梨标准化示范区;夏道镇洋头800亩省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横镇和意省级杏鲍菇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市级1个,太平五风果场1500亩市级雪柑、脐橙、夏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区级2个,分别是洋后镇大演村一品岗果场1000亩区级无公害油奈、黑李示范区;西芹沙溪口果协20xx亩区级无公害柑桔示范区。二是组织制定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已制定的农业标准共计2项,分别是柑桔和翠冠梨。三是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截止20xx年底全区已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6万亩,完成农业“三品”认证33个。3、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一是制定了《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延平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20xx年设立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源头产地的农残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监管。特别是20xx年国家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极大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地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4、农民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建立延平农业信息网站,形成以“969155”农业服务热线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开通“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电话,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延平区农业信息网站以我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中心,推广生态技术,开展生态农业信息指导,以增强农民和生态意识。同时,我区还积极实施依法护农行动,为建设生态农业保驾护航。几年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170多个,立案65起,挽回经济损失630万元。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净化了农资经营环境,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有力推动我区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

  5、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区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建设中,不仅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十分注重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延平农业实际,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立足点和根本目标,让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觉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中,使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到20xx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比20xx年16.05亿元增加13.25亿元,增长8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560元,比20xx年3390元增加2170元,增长64%。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延平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子规划》,针对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与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工程等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制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2、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现实抓好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态农业实施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长专门抓,局相关业务单位具体开展实施,把生态农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抓点示范,树立样板。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农业工程建设,确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是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筛选确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点,全区已建和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500万元。

  4、科技支撑,资金投入。我区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强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推广健身栽培,实行换茬轮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通过科学施肥,实施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合理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增加生物农药比重,减少传统农药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减少对农产品的直接污染。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沃土工程、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等,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本增效、设施栽培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送科技下乡、建立示范片,推介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农药、开展农业技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了生态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支农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经验和体会

  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要事业。目前,我们只是刚刚迈出重要第一步,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布局,突出绿色农业这一主题,着重抓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品牌、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等工作。

  1、发展绿色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稻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我区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拓展绿色营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档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扶大、扶强全区现有的省、市、区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优惠政策及我区作为海西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这一发展机遇,精心选择一批前景看好、有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进入农业产业集中区进行整体开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农业主导产品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抓紧制定品种、生产、加工、贮运等系列成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在全区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区,实现用标准化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促进出口的目标。二是以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4、推广绿色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综合服务组织与市场化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四是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每年举办新型农民培训100场以上。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努力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和推广普及率。

  5、改善绿色环境,加大推广农村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推进的原则,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我区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06-14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09-20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09-26

生态环保办工作总结11-20

美丽乡村生态创建工作总结11-28

生态实习总结09-16

创建生态乡镇总结02-26

全国生态日活动总结09-21

生态环境保护的个人总结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