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2-15 14:28:08 热门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品)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品)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合力不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大小改变或速度方向改变或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冲量和动量:力和时间的乘积是冲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是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量相等。

  功和能: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对物体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热学:

  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吸收的热量之和等于物体内能的增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电磁学:

  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交流电的产生和应用:交流电机的应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等。

  电磁波的产生和应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gamma射线等。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干涉等基本概念和应用。

  本影和半影的区别和判断方法。

  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的强度、颜色、波长等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量子物理学:

  量子态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包括薛定谔方程等。

  量子力学的应用领域,例如半导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

  第一章电磁感应

  1.两个人物:

  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期特:电生磁

  2.产生条件:

  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注意:

  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叛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内容:

  b.表达式:Ent

  (2).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x

  ①求平均值:Ent

  ②求瞬时值:E=BLV(导线切割类)

  ③法拉第电机:E12BL2

  ④闭合电路殴姆定律:EI感(Rr)

  5.感应电流的计算:x平均电流:IERr(Rr)t瞬时电流:IERrBLVRr

  6.安培力计算:

  (1)平均值:

  FxBIxLBLBLq(Rr)tt

  (2).瞬时值:FBILB2L2VRr

  7.通过的电荷量:qItRr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互感:由于线圈A中电流的变化,它产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的变化在线圈B中激发了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互感。

  9.自感现象: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有铁心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心时要大得多。

  (3)类型: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毫亨(mH),微亨(H)。

  10.涡流及其应用

  (1)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来说,只要空间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2)应用:

  a.新型炉灶电磁炉。

  b.金属探测器:飞机场、火车站安全检查、扫雷、探矿。

  第二章交变电流

  一.正弦交变电流

  1.两个特殊的位置

  a.中性面位置:磁通量ф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即感应电动势零。

  b.垂直中性面位置磁通量ф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即感应电动势最大。

  2.正弦交变电流的表达式:

  a.从中性面位置记时:

  瞬时电动势:e=Emsinωt

  瞬时电流:iImsintb.从垂直中性面位置记时

  瞬时电动势:e=Emcosωt

  瞬时电流:iImcost

  3.正弦交变电流的四值:

  a.最大值:Em=nBSω=nΦmω

  b.瞬时值:

  ①中性面位置记时:e=Emsinωt

  ②垂直中性面位置记时:e=Emcosωtx

  c.平均值:Entd.有效值: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注意:

  ⑴只有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才一定是最大值的22倍。

  a.动势有效值:m20.707m

  b,电压有效值:Uum20.707Um

  c.电流有效值:IIm20.707Im。

  (2)通常所说的交变电流的电流、电压;交流电表的.读数;交流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都指有效值。(电容器的耐压值是交流的最大值。)

  (3)生活中用的市电电压为220V,其最大值为Um=2202V=311V,频率为50HZ,所以其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311sin314tV。

  4、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1)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

  (2)周期、频率

  a.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叫周期。以T表示,单位是秒。

  b.频率:交流电在1秒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频率。以f表示,单位是Hz。

  c.二者关系: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即T1f。

  d.我国市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5.交流电的图象:emsint图象如图53所示。emcost图象如图54所示。

  二.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

  2.原理:互感

  3.类型:

  ⑴升压变器:副线圈用细线绕

  ⑵降压变器:副线圈用粗线绕

  ⑶1:1隔离变压器:两边一样

  4.基本公式:

  ⑴电压:(原决定副)U1Un1正比

  2n2(2)电流:(副决定原)

  一个副线圈:I1n2In反比21多个副线圈:U1I1=U2I2+U3I3

  (3)功率:(输出决定输入)P出=P入

  5.互感器

  ⑴电压互感器:降压变压器、并联⑵电流互感器:升压变压器、火线串联

  三.远距离输电

  1.高压输电的原因:

  在输送的电功率和送电导线电阻一定的条件下,提高送电电压,减小送电电流强度可以达到减少线路上电能损失的目的。

  2.远距离输电的结构图:

  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特点:

  “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

  D1r

  低频”。

  I1D2I1IrI2I2五.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Ⅰ

  1.定义:~n1n1n2n2

  (1)功率之间的关系是:

  a.P1=P1

  b.P2=P2

  c.P1=Pr+P2;

  (2)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a.U1Un1

  1n1b.U2Un22n2c.U1UrU2

  (3)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a.I1nI11n1b.I2In22n

  2c.I1IrI23.输电电流I的计算式:

  "IP输Up1U"

  出14.损失功率、损失电压的计算:

  (1)Pr=Ir2r,

  (2)Ur=Irr,

  四.感抗和容抗(统称电抗)

  1.感抗:

  (1)意义: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特点:“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2.容抗:

  (1)意义: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

  2.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3.应用:

  (1).几种特殊的电阻

  a.光敏电阻: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b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c.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霍尔元件:是将电磁感应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的元件。

  (2).传感器应用:

  a.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b.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

  c.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电饭锅、测温仪

  d.光传感器的应用鼠标器、火灾报警器

  (3).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a.光控开关

  b.温度报警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知识点

  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7、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所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4

  一.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二.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三.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课后的练习要到位,多做题才能丰富自己的解题经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5

  电学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每年中考电学都有30多分,电学也是学生掌握比较不好的部分,中考的压轴题也都在电学。因此,复习好电学,将是取胜中考的关键。下面,我把我在电学复习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课标要求

  中考物理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xx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课标对电学的要求主要分布在电磁能、电和磁以及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一)电磁能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电学69)(括号标注为20xx年泉州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对应考点,下同)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电学62、63)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电学58、59、60)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电学61)

  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学66)

  6.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电学67、68)7.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电学64、65)

  (二)电和磁

  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电学70)

  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电学71)

  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学73)4.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信息、材料、与能量74)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材料、与能量75)

  (三)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力学26)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力学27、28)

  20xx年泉州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容易理解,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学习和研究泉州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上。

  20xx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考试说明(电学部分)

  考试内容58.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电59.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路60.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6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探究电路6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63.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6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65.有安全用电的意识。要求BCACDBAD电电功率学66.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67.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68.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69.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BDAADADD电70.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和71.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磁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72.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7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中考呈现考题以填空、作图、选择、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题形式出现,总分30分左右,实验与探究、计算题所占分数较大。

  历届中考电学所占的分数05年中考28.5分06年中考31.5分07年中考32分

  三、中考预期

  预期08年的中考,电学考试的内容会保持相对稳定,稳中有变。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电流表和电压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仍是考试的重点。07年未出现的考点,今年很有可能考,07年出现的一些考点,今年会变化考试题型考,比如,把选择题变成填空题。当然,这只是预期,我们要做好充分、全面的复习。四、复习建议

  1、认真研究08年中考考试说明、历届(05-07年)中考试题、市质检卷、复习指南。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之一;市质检卷是中考的“风向标”,从中可以感受今年中考的一些信息;从历届中考试题中可以找出中考命题的方向、规律和重点;复习指南是复习指导书。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

  2、重视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内容。物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本质特征,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中形成物理要领和物理规律的能力。

  中考命题加强联系生活实际。物理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蕴涵的物理知识。坚持学以致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加强实验、科学探究和计算的教学,重视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教学。电学实验、计算题是中考的重点。

  历届中考电学实验、计算占、实验方法占的`分数

  06年中考07年中考

  2

  实验10分11分计算12分14分实验方法3分实验考点:主要是测小灯泡电功率、小灯泡电阻。

  计算考点:主要是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方法和归纳能力的教学;重视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的计算的教学。

  4、精选练习,加强审题、解题方法的指导。

  要针对考点和历届中考规律选择有代表性、难度适宜的试题,供学生练习。讲评练习要对审题和解题方法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加强学生解题规范化的训练,重视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5、激发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整天做题,容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因此,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和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注意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节奏,愉快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应当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对待复习工作,在复习中充分理解改革与继承的关系,注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既关注社会热点,也关注中考动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努力使复习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谢谢大家!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 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

  (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

  2、两个概念:①、力

  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③、瞬时性

  ④、独立性⑤、相对性

  三、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内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②瞬时对应③性质相同

  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

  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

  四、力学单位制

  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质量(m)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

  2、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

  五、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或某个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六、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

  1、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7

  重力势能

  1.电势能的概念

  (1)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减=W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在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即Δε增=εB-εA=-WAB=|WAB|,但仍可以说电势能在减少,只不过电势能的减少量为负值,即ε减=εA-εB=WAB。

  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3)零电势能点

  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电势的概念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8

  1、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

  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本身并不存在;

  ②磁感线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③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④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3、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指南针:小磁针指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9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如下:

  1.力学:力学有六大自然学现象,分别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2.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3.电磁学: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个部分。

  4.光学:光学是光学理论,包括光和色的特性、光的波动性、光的衍射、折射和干涉等等。

  5.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

  以上是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0

  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r2m1m2,其中G=6.67×10-11 N·m2/kg2,称为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Gr2Mm=mrv2=mω2r=mT2π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R2Mm,gR2=GM.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r2Mm=mT24π2r,得出天体质量M=GT24π2r3.

  (1)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ρ=VM=πR34=GT2R33πr3

  (2)若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GT23π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就可求得天体的密度、

  3、人造卫星

  (1)研究人造卫星的基本方法: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r2Mm=mrv2=mrω2=mrT24π2=ma向、

  (2)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①由Gr2Mm=mrv2得v=rGM,故r越大,v越小、

  ②由Gr2Mm=mrω2得ω=r3GM,故r越大,ω越小、

  ③由Gr2Mm=mrT24π2得T=GM4π2r3,故r越大,T越大

  (3)人造卫星的超重与失重

  ①人造卫星在发射升空时,有一段加速运动;在返回地面时,有一段减速运动,这两个过程加速度方向均向上,因而都是超重状态、

  ②人造卫星在沿圆轨道运动时,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凡是与重力有关的力学现象都会停止发生、

  (4)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 km/s.这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也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若7.9 km/s≤v<11.2 km/s,物体绕地球运行、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 km/s.这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若11.2 km/s≤v<16.7 km/s,物体绕太阳运行、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 km/s这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若v≥16.7 km/s,物体将脱离太阳系在宇宙空间运行、

  题型:

  1、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或近似等于重力,则:GR2Mm=mg,所以g=R2GM(R为星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g2g1=R12R22·M2M1.

  2、求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若设离星球表面高h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h,则:G(R+h)2Mm=mgh,所以gh=(R+h)2GM,可见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ggh=(R+h)2R2.

  3、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

  (1)近地卫星其轨道半径r近似地等于地球半径R,其运动速度v=RGM==7.9 km/s,是所有卫星的最大绕行速度;运行周期T=85 min,是所有卫星的最小周期;向心加速度a=g=9.8 m/s2是所有卫星的最大加速度、

  (2)地球同步卫星的五个“一定”

  ①周期一定T=24 h. ②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一定③线速度(v)一定④角速度(ω)一定

  ⑤向心加速度(a)一定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1

  知识点:力和运动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及其条件,是每年必考知识点。

  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本专题内容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从近几年的试题难度看,本专题单独命题,难度可能不大,重在对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的考查,其中卫星导航、航天工程、宇宙探测、体育运动、科技与生活热点问题要特别关注。

  知识点:动量和能量

  安徽省高考对本专题的知识点考查频率非常高,每年必考,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考查难度较大。

  “动量和能量观点是贯穿整个物理学最基本的观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多年的压轴题均与本专题知识有关。”杨坤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会继续延续近两年的命题特点,一种可能是以功——功率、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为考查热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掌握情况和初步应用的能力。另一种可能是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电场和电磁感应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题型以计算题为主。考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现代科技等问题,如传送带的功率消耗、站台的节能设计、弹簧中的能量、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问题等。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从历年来试题的难度上看,大多属于中等难度和较难的题,考题常以科学技术的具体问题为背景,考查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和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特别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组合场中的运动,涉及运动轨迹的几何分析和临界分析,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20xx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仍将突出对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考查,考查形式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计算题,选择题用来考查场的描述和性质、场力。” 杨坤分析,计算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和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特别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组合场中的运动,涉及运动轨迹的几何分析和临界分析,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其中电场和磁场知识与生产技术、生活实际、科学研究相结合,如示波管、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速度选择器和磁流体发电机等物理模型的应用问题要特别注意。

  知识点:电磁感应和电路的分析、计算

  在2014年高考中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可能是与其他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突出考查电磁感应、电路等部分内容。

  考查的热点内容可能是滑轨类问题、线框穿越有界匀强磁场问题、电磁感应图像问题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从近四年高考试卷知识点分布来看,高考对本专题的内容考查频率比较高,特别是电磁感应部分,每年必考。“对本专题知识点的考查,安徽省高考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也有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的。”杨坤分析,对电路的考查则经常是与实验考查相结合,对串并联电路考查较浅,对交流电的考查相对来说较少而且偏易,对电磁感应的考查相对来说难度偏大,而且经常与其他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不仅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掌握,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可能是与其他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突出考查电磁感应、电路等部分内容。”杨坤老师强调,考查的热点内容可能是滑轨类问题、线框穿越有界匀强磁场问题、电磁感应图像问题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在考试说明的题例中增加了滑轨类问题的实例,这或许是一个信号,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2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如下:

  1.物理现象(声、光、热、力、电)和物理概念(质量、压强、匀速运动、力学单位、电路结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等)的介绍。

  2.各个物理定律(包括定义、公式、现象、举例等)和原理的介绍。

  3.实验操作和相关练习。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3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

  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4

  一.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1)回复力不为零。(2)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2)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弹簧振子和单摆这两个特例来认识和掌握简谐振动规律的。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1)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2)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3)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4)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5)角频率: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

  (6)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现行中学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两种情况。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

  (1)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2)用运动学方法研究: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3)用图象法研究: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4)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

  5、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振幅A,周期T,相位,初相

  6、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直接描述量:

  ①振幅A;②周期T;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2.间接描述量:

  ③x—t图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V。3.从振动图象中的x分析有关物理量(v,a,F)

  简谐运动的特点是周期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在空间上有往复性,即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的变加速(或变减速)运动;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即每经过一定时间,运动就要重复一次。我们能否利用振动图象来判断质点x,F,v,a的变化,它们变化的周期虽相等,但变化步调不同,只有真正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进一步判断质点的运动情况。

  小结:1。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与运动轨迹不同。2.简谐运动图象反应了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根据简谐运动图象可以知道物体的振幅、周期、任一时刻的位移。

  7、单摆

  1单摆周期公式

  上述公式是高考要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周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简谐振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条件决定的。②单摆周期公式中的L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一般也叫等效摆长。

  例如图1中,三根等长的绳L1、L2、L3共同系住一个密度均匀的小球m,球直径为d,L2、L3与天花板的夹角<30。若摆球在纸面内作小角度的左右摆动,则摆的圆弧的圆心在O1外,故等效摆长为,周期T1=2;若摆球做垂直纸面的小角度摆动,叫摆动圆弧的圆心在O处,故等效摆长为,周期T2=。单摆周期公式中的g,由单摆所在的空间位置决定,还由单摆系统的运动状态决定。所以g也叫等效重力加速度。由可知,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不同高度,不同星球表面g值都不相同,因此应求出单摆所在地的等效g值代入公式,即g不一定等于9。8m/s2。单摆系统运动状态不同g值也不相同。例如单摆在向上加速发射的航天飞机内,设加速度为a,此时摆球处于超重状态,沿圆弧切线的回复力变大,摆球质量不变,则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g+a。再比如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飞机内的单摆、摆球完全失重,回复力为零,则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0,周期无穷大,即单摆不摆动了。g还由单摆所处的物理环境决定。如带小电球做成的单摆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回复力应是重力和竖直的电场合力在圆弧切向方向的分力,所以也有-g的问题。一般情况下g值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8、受迫振动和共振Ⅰ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规律是: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固有频率无关。当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情况。9、机械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象Ⅰ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横波和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第二章、机械波

  1、机械波的特点:

  (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2)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横波的图象

  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曲线,也叫正弦波

  简谐波的波形曲线与质点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曲线,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波形曲线表示介质中的“各个

  2、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3、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干涉和衍射Ⅰ

  4、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5、根据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可以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阵面。、波的干涉和衍射相差不多。

  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6、多普勒效应

  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他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3。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4。多普勒效应的应用:①现代医学上使用的'胎心检测器、血流测定仪等有许多都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②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③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衣现象”,所谓“红衣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7、波的反射

  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2。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i)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反射角.

  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

  8、波的折射

  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折射规律:

  (1)。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

  (2)。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离法线。

  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属折射中的特例.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9、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

  折射率: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虽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n,但是对不同的介质来说,这个常数n是不同的.这个常数n跟介质有关系,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的折射率.

  i是光线在真空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r是光线在介质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叫做该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也简称为某种介质的折射率

  第三章、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理解:(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2)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1)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2)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规律总结〗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电场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2、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关系

  二、电磁波

  1、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达。2、电磁波:

  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3、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3)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三、赫兹的电火花

  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第四章、电磁振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LC回路振荡电流的产生

  先给电容器充电,把能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中。

  (1)闭合电路,电容器C通过电感线圈L开始放电。由于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放电开始瞬时电路中电流为零,磁场能为零,极板上电荷量最大。随后,电路中电流加大,磁场能加大,电场能减少,直到电容器C两端电压为零。放电结束,电流达到最大、磁场能最多。

  (2)由于电感线圈L中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电流不会立即消失,保持原来电流方向,对电容器反方向充电,磁场能减少,电场能增多。充电流由大到小,充电结束时,电流为零。

  接着电容器又开始放电,重复(1)、(2)过程,但电流方向与(1)时的电流方向相反。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有效的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因为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有可能有效的将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采用什么手段可以有效的向外界发射电磁波?改造振荡电路由闭合电路成开放电路

  2、电磁波的接收条件

  ①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②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通过改变电容器电容来改变调谐电路的频率。③检波: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带的信号。.电磁波谱及其应用Ⅰ

  3、光的电磁说

  (1)麦克斯韦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说明光具有电磁本质(2)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产生机理在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运动产生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

  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3)光谱①观察光谱的仪器,分光镜②光谱的分类,产生和特征发射光谱连续光谱产生特征

  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明线光谱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由不连续的一些亮线组成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物质后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产生的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一些不连续的暗线组成的光谱③光谱分析:

  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点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波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4、电磁波的应用:

  1、电视

  简单地说:电视信号是电视台先把影像信号转变为可以发射的电信号,发射出去后被接收的电信号通过还原,被还原为光的图象重现荧光屏。电子束把一幅图象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通过天线把带有图象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雷达工作原理

  利用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出物体的距离。

  3、手机

  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不断的发射电磁波,与周围环境交换信息。手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发射的电磁波特别强。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共同点: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它们波动的频率都取决于波源的频率;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都不变.

  不同点:机械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其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波的频率无关.而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为3。0×108m/s,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和波长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频率有关.不同电磁波产生的机理

  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的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

  频率(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出作用不同.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和进行红外线遥感;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可用来杀菌和消毒;

  伦琴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利用其穿透本领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进行对人体的透视和检查部件的缺陷;γ射线的穿透本领更大,在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探伤,测厚或用γ刀进行手术.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5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2、万有引力

  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 、m2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其大小通常取。 万有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3、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是F=kx,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与弹簧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弹簧都有弹性限度,超过弹性限度后,前述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不再成立。

  4、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当两个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两个物体刚刚开始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之间的关系是f=uFN,u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6、静电力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力。静电力F与两个点电荷q1、q2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是,k称为静电力常量,其大小为。两个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点电荷带异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静电力也称库仑力。

  7、电场力

  试探电荷(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是F=Eq,E称为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其单位为N/C。

  8、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当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安培力F与导线中电流强度I,导线的长度L,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BIL。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9、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力。当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时,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运动的速度v,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qvB。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10、分子力

  存在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力比较复杂,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与斥力的合力为0,当r>r0时合力表现为引力,r

  11、核力

  存在于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一种力。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的多;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之内。

  总结

  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是物体和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具体化,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弹力、摩擦力、静电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本质是电磁相互作用。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还有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放射现象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构筑了力的体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1-08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05-24

物理知识点总结06-01

高中物理工作总结范文10-08

高中物理教师实习总结05-05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03-21

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总结11-2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09-18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11-09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