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读后感

时间:2024-01-09 09:12:24 热门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读后感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读后感

  我国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几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成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把我们的教育变成“优质的教育”,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时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程中的每一个脚印,冷静思考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尤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困难与疑惑。停下脚步进行反思,并非是行程的一种中断,而是蓄势待发。反思,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给实践提供更大的支持,保证教育发展有不竭的动力。

  为此我精心选读了《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这本书,特别是本书的第五章基础教育的教学变革。在这本书中提到课改一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有效的师生交往中,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师生关系,而是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生生间言语对话而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教学是一种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互性。二是学生观的变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班、不同的人都要不同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倡导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课程改革使得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美国学者齐莫曼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框架,即:学习动机(为什么学)、学习方法(如何学)、学习时间(何时学)、学习结果(学什么)、学习环境(在哪里学)、学习的社会性(与谁一起学)六个方面。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能自己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为了培养自主学习,就要进行能力训练。包括:

  (1)目标设置训练。引导学生设置明确的、具体的、近期目标。这些近期目标的设置其实是远期目标与复杂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可操作性较强,在这其中学生的每一阶段都能因自己完成了目标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如果目标太简单、容易,学生感受不到成功后的喜悦,容易的目标无须付出多大努力便可实现,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太高的目标,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即使付出努力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应在尽力了解每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给自己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

  (2)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自我效能感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有多种:一是提供学习榜样。在班级中帮助学生寻找与自身情况类似的同学作为榜样。当学生看到榜样的学习状态及获得成功后,激发了自己努力学习的欲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只有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功,才相信自己是能行的,也只有在体验成功后,才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尤其对取得进步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其每一个小进步都给予真诚的鼓励。

  (3)自我监控能力训练。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时间的分配与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及学习结果等进行分析、评判、即使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等,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我监控应是伴随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整个过程。通过学习,正如本书所言我知道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存在急躁心理,对学生信心不够,怀疑学生的能力,有时包办代替,抑制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随意性较强。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树立新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物理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对人类思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科学探究是物理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学习是以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强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在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能力作为探究学习全过程的目标。课程改革以来,自认为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方面较好的我,通过学习发现很多问题。如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立,认为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建构,完全抛弃以往的接受学习;认为探究学习就是科学研究;把指令性的操作等同于探究活动。其实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完全没有体现探究的自主性,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构建知识,而是在按老师铺好的路走,没有达到探究的真正目的;将探究学习活动“口号化”,把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言说上,在真正的教学中,有时认为探究时间多了,讲解练习的时间就少了,考试成绩会下降,宁愿保留以前的教学方式;对于探究学习掌握的不够透彻。我们倡导探究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而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包括科学在内的广阔的生活问题视角,进而使他们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自我时,能够具备个性化得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科学方法。探究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同,面对同一问题的思考的出发点、思路、推理过程是不同的。因此,在探究中会生成许多标新立异的新想法、新结论,从而建构个性化的知识。这是教师提前预设不了的,是在动态过程中生成的。那么牵着学生一步步地走则完全背离了探究学习的真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自由翱翔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而不局限在教师从自身角度设计的一个个环节中;作为教师应积极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敢于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而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教师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在知识上不仅要专攻专业知识,还要认识只靠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应对综合开放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涉猎不同学科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根基更加广博和宽厚,从容面对挑战。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有时真感到有些底气不足,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参加“名优工程”逼着我们去读书,硬着头皮读起来还真是受益匪浅。由起初的被迫到后来的自愿,想读书、读好书成了我追求的目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通过读书和教学实践积极反思,提升了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广度和深度。面对课改有了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力争在课改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读后感】相关文章:

新课程培训总结12-29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12-11

新课程改革培训总结02-14

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06-08

数学新课程培训总结11-21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11-29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09-01

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12-27

新课程培训总结15篇01-08

新课程培训总结14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