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时间:2023-04-21 11:15:20 热门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5篇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

  参加培训总的感觉是,走出去,可以知道自己能力与水平,也可以知道别人的长与短,有助于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具体说:结识了一批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优秀教师,与他们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科研理念,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理念;认真学习,广泛涉猎本专业前沿知识;进行了项目实践研究,弥补了我的不足,使自己从教书匠型逐步转向教科研型。

  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一、我们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起

  认知教育对象、深入透视职教发展、通过的学习我们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使得他们具有了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两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的因材施教更科学。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学生分层等问题。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学习

  把握学科脉搏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这次培训基地针对我们的专业特点为我们精心安排各门课程,为我们聘请了既懂教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我们授课,师生与学员间边学习边交流,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我们更新了知识结构深刻的认识到了计算机学科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已深深的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中。

  各位老师娴熟的专业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们,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三、项目实践

  贴近企业,了解需求项目开发工作使我感受到学习收获突飞猛进,几天的功夫把我所学的大部分内容浓缩成了一个精华,比较系统地认识到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当然,我更明确了要加强“岗前培训就业指导”的教育。与此同时,在基地领导和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进入it行业参观、学习和老总、工程师、员工进行零距离交流。这加深了我对企业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认识,同时表达了学校需要企业为我们做些什么事,现代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火花。获得第一手关于校企结合办学、以行业为需求、就业为导向的资料,为我们回到各自的岗位后对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研究的进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是幸运的,这次培训活动,不但使我发掘出了自己的价值和长处,也给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

  结交了良师益友,培训班进一步树立了我认真求学、勇于思考、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学习、工作作风,让我更积极地投身到我所热爱的事业中去,为我们的职教工作得到一个崭新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2

  XX年10月15日我来到齐齐哈尔大学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农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学习。这个国培班由来自全省各地的50名初中语文教师组成。本次“国培”主要采取“集中研修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分为“集中研修——实践观摩——总结反思——再研修再观摩——再总结再反思——再研修”六个阶段。采取目标驱动、项目学习、观摩实践等方式,开展集中听课、评课、听报告、听讲座、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教案设计、自我感悟、经验分享、观摩实践、观摩优秀课和优秀教学成果等培训活动。

  具体说来,一共12周的培训时间,4周集中授课,听取齐大中文系八位教授的专业课程解析和传媒学院八位教授心理学等方面的的讲座,8周实践研修,到齐市6所初中听课。

  整体看来,安排合理,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也有很大的弹性。一路走过,应该说耳目一新。下面我将从思想理念、教学行为、自我反思三个方面来总结所获所感。

  一、思想理念

  1、刻苦学习,时不我待

  这个想法应该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这个想法的形成来自于我的同伴、同行和老师。国培班中鸡西的吴宏伟最近在为报社做编辑,黑河的孙淑梅是位业余作家,大庆杜蒙的杨英成擅长科研,经常语出惊人,不同常人。在培训结束之际,同伴们这样写道:“一卷秋书随雁远,万般别意落君前。”“零落成泥都不能阻绝 这最后的一眼 不能转身的回望 这无极而终的 发现 是一片云对另一片云 隔山界海的叮咛 万千飞绪了无痕 注定灰飞烟灭的一句 珍重”他们的才华令我羡慕不已,尤其是写作能力。

  实践研修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齐市初中语文教研月活动现场会,活动以作文教学为主题。其中一节“动作描写”作文公开课,课上有一个练笔的环节,一名男生到前面做了一个九十度鞠躬和向右转的动作,学生当场成文。且不说学生几百字文章的洋洋洒洒,就说老师的下水文就足让我佩服。不仅佩服教者的文采,更佩服教者的勇气。能够俯下身来和学生一道成长,如果没有一定的积淀是不敢尝试的。最起码我不敢。由此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欠缺写作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缺陷。我培训回来后马上开通了微博,也尝试记录每天的点滴,算是练笔的开始吧。

  担当培训的授课老师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古文字学博士—寇占民,教我们古代汉语。他的课几乎是被安排在最后,是在我们归心似箭、难以坚持的时候。初接触也没什么,他个子高而瘦,声音略带嘶哑,有点文弱书生的感觉。可是讲起课来却满是激情,明明是穿羽绒服的教室,他却只能着一件毛衣。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经他的演绎便有了灵气。如果说我喜欢上了方块字的话,还不如说我是因为喜欢这位古文字学博士而喜欢古文字。我喜欢他的敬业、纯粹、更喜欢他的奋斗史,足够给力。他自己曾调侃:“除了幼儿园没教过,哪个学段都教过了。”是的,他从一名初中老师做起,边做边学,一路走来,从不放弃努力。从最初的一名专科生走到现在的博士。我一直记得他的一句话:“当别人站在你前面的时候,你要有超越他的想法。你也可以。”

  周围人群这样的出色,大学里学术氛围这样浓厚,都让我觉得自己荒废了以前的时日是多么的浅薄,且不说学识可以提高修养和提升气质,单就是作为业务者本身,也没有理由懒惰自己,因为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如果不更新自己,真的是驾驭不了课堂。我们不成为名家,但至少应该缩小距离。幸好现在我能有这样一种意识,让自己去学习,也幸好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的这种想法和大家分享。

  2、永葆激情,教学必须

  在学院统一安排的内容之余,我利用晚上和周末旁听了几次中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充实自己。虽然收获的知识是零散的,甚至有些对于初中教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但是所获得感受却是刻骨铭心的。

  在这里主要说说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韦华的课堂吧。她的课堂幽默风趣,语言娴熟。不夸张地说,一节两个小时的课,不用讲稿,语言不重复,可以一气到完,感觉那些内容那些话语从嘴里一个劲儿的往外蹦,像是不用思考一样。讲到动情处,眼睛也说话,四肢也舞蹈,浑身上下都溢射着激情,仿佛这不是在课堂,而是作品的世界。在讲《汤姆 索亚历险记》里小汤姆被姨妈罚刷油漆时,她竟然真的在我们面前左一下右一下地刷起油漆来,那绘声绘色的场景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句话,因为她,我喜欢上了这些作品。我想,她的成功主要来源于她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她的课堂因为有了她的激情而鲜活。我曾和同伴开玩笑说,我会把韦华的照片放大一张放在自己办公室的醒目位置,以在自己职业倦怠的时候提醒自己释放教学激情。哦,忘了介绍,这位韦华老师是吉林大学的研究生,现正在攻读博士,今年只有35岁。

  另外在齐市三中和外国语学校听的众多课中,我也有很深的感触。同样的课堂,同样的授课内容,同样的文化底蕴,且不排除老师讲课技巧的因素,单就老师课堂的教学态度来看,就可以影响整节课的效果。一个是冷面杀手,严肃质问,一个是面容和气,鼓励质疑,自然前者课堂一潭死水,后者则是鲜活生动,不断生成。

  试想,一个连老师都倦怠的课堂怎么能够有机智的生成!

  3、热爱工作,不致倦怠

  在这里我只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所见。齐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刚成立两年的全日制私立学校,发展速度很快。学校以英语教学为特色,聘有外教,倡导“互动、发现式教学”、愉快式教学。教学模式主要模仿山东杜朗口中学,没有讲台的教室,布置了前、后和侧位三面黑板。生源主要是本市公立学校淘汰下来的学生,所聘老师由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和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组成。我来这所学校听了三节课,其中两位是年轻教师。一位哈师大毕业,一位黑大研究生毕业。这两位在试用期的工资不过800元,试用期满后也不过1600-1800元左右。与其相比,论学识自愧不如,论教学态度也没有他们努力,可是却拿到了比他们还多的收入。同伴感慨说:我们如果晚生十年,将没有饭碗,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份工作?

  这位研究生,在生源基础不好的情况下,把课堂上的学生完全调动起来,并且让他们都有所获,这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探其原因,一是因为教学理念上对学生的尊重,更主要的就是老师的责任心,不放弃。

  看来,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热爱这份工作,首先它能够让我们生存,而且生活得还算不错;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懵懂的人,如果我们不热爱,就没有激情,就不能钻研,就不能进取,甚至误人子弟。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是那样的用心良苦,反过来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期待又会少几许呢?

  二、教学行为

  在这方面所获得收获主要来自实践观摩。我们所去的六所学校有两所是名校、大校,在校生人数达到4000左右,一所是城乡结合部中学,质量稍差,另外两所比较薄弱,最后一所就是刚才提到的私立学校。总体上看,6所学校基本上涵盖了或者代表了齐市的所有学校类型。我们听课观摩采用所说的“影子”教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下面我把我在 实践观摩、听课评课中在老师教学行为方面的感悟总结一下:

  1、教师要多放手。

  教育的变化不在于教师的变化,而在于学生的变化。新课改要求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这一提法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可是这一做法并没有完全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一大部分课堂老师基本上还处于主体地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索然无味。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体会,感于文章而发乎心,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告诉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像品茶一样,关键在一“品”字,品的是茶的盈口余香,如果只是一味的大口灌下而不辨其味,那是糟蹋了好茶。

  听课过程中发现,名校名师做的特别好,课堂上放得开,关键之处又收得恰到好处。同伴认为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的学生,好学生不用教也会。我不这样认为,一是因为放的越开课堂就越难驾驭,二是因为好学生也需要引领。同样是28中的七年级《春》课堂赏析课,一节精彩纷呈,生成不断,一节学生不知所云。究其失败的原因,是课堂只有“放”而没有“领”,教师首先应该提供例句指导语言赏析的方法、角度、注意的问题等,也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赏析标准。要做到有目的地放,放的同时要有指导、有引领。

  当然我们要想做到真正的放手,还要考虑到学情等因素,可以一步一步来,只要有这种意识就好。

  2、要多安排专题课。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我发现在几所名校听课过程中,他们很多都安排专题课,比如28中的刘丽老师讲《春》利用2节课集中进行语句赏析训练,三中的两名八年级老师集中进行说明文体中品语言类题训练。这种课型有利于专项内容的突破,避免了平时授课过程中的蜻蜓点水,学生可以获得清晰系统的感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点突破。当然,这种课需要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需要进行极其充分的准备,对知识点不能有所遗漏,否则还不如不讲。另外操作起来还有课时的限制,我们可以把专项内容训练与课文讲解结合起来,关键是把握好课文训练的重点。

  3、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要重视评价。

  无论我们在哪所学校听课,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很重视评价。这包括检查预习的评价,主要是字词的评价。朗读课文后的评价,主要包括字音的正确与否、声音的大孝语气、语速、语调、感情、节奏、是否有填字、落字、改字现象、是否流畅、清晰等方面。评价后要给出建议。课堂讨论等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练习的评价及建议。课堂小结的评价及建议。总之,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评价、建议,而且评价、建议是以学生评价、建议为主,教师的评价、建议为辅。当然,我们上课时也很注重评价,不是厚彼薄此,但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听课的几所学校适时评价恰当评价有效评价已经深入他们的课堂教学。这可能也是他们这一地区的课堂特点吧。

  4、重视积累。

  包括课前积累、课上积累、课后积累;或者说包括文字积累、生活积累等等。我们都知道语文这一学科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但问题是:怎样积累?积累什么?积累了很长时间感觉效果却不大怎么办?就我们听的几十节课来说,有两个方面给我的印象较深。一个是课前积累,我们强调以读写为主的文字积累,我们也不要忘了学生的听说为主的口语积累。这一点我们也都在做,而且每个人的做法也各有各的特点。从内容安排看,有的背古诗词;有的课前演讲;有的讲名人名言;有的讲成语故事;有的背诵好词佳句或好的语段等等。关于课前口语训练的积累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什么样的内容,同伴特意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大的方面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小的方面来积累,比如以积累字、词、句、段等等为主的口语训练;二是从大的方面来进行,那就是很多大家都认为背诵整篇文章更有效。说法不一而足,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我们都知道,不能搞一刀切,我们必须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来安排课前口语积累的方式和选用恰当的的内容。不能把课前积累与每节课的内容割裂开来。如果每课的课前积累是我们教学内容的延伸,这种积累可能显得更自然也更有效。比如如果本节课的内容为古诗,课前积累与古诗有关会更好。不过,这也和我们的个人喜好有关。在齐市外国语学校听课时,就有一位老教师让学生大量积累古诗,因为他本人就喜欢古典诗词,而且能大量背诵并写了大量古体诗词。但问题是我们都知道积累有用,也都强调积累,但见效真的是太慢。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承受很大压力,那就是费了很多力,我们也很难鱼和熊掌兼得。

  从时间安排来看,我们走进教室之前就已经书声琅琅了。就这一点反思,我们的课堂真的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如果把课前的时间利用好,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积累,还能有利于良好教学秩序的建立。

  另一个积累就是文字积累。我们每个人都在做。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如何让学生的积累更有效或者更见效。还是那些问题:到底积累什么更好?学生的积累怎么觉得没见效?是积累的量小还是积累的时间不到?实际上我觉得我们无论从哪一点出发,从哪一点突破都是正确的。关键是时间上的坚持和我们对真语文的坚守。

  5、关于诵读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我们听的课中,诵读都很到位。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变串讲为诵读,以此来疏通词句;变分析为诵读,以理解文意。诵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个读、齐读、散读、听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男女生轮流读、男女生合读、师生合读等等。叶圣陶说:“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他们以读为教法,以读为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我认为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用在朗读上,还是值得的。记得一位名家说过:语文课是要有读书声的。

  6、关于古诗词教学。

  听了很多节不同的或者相同的古诗词课。经过反复比较、斟酌,我把他们古诗词的教学法归纳为五个字:知、读、品、悟、析。知:就是知背景、作者;读:反复读,不同方式的读;品:品内容、品意象;悟:理解情感、内涵、思想;析:赏析写法、艺术特色。重要的不是模式或者课堂的环节,重要的是作为“导演者”要充满激情,“演出者”要富于想象。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这样才能与诗共鸣,才能体察诗人的内心。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简单的把古诗词教学定位为背诵默写教学那就真的是不仅糟蹋了我们的古文化,更糟蹋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7、对习题课和复习课要提高认识。

  有一周由于是考前所以听的复习课较多。其中齐市外国语学校高老师和冯老师的复习课令我受益匪浅。高老师做的是文言文复习课。单就复习内容而言并无创新,无非也就是作家作品简介、一词多义、通假字、句子翻译、文章写法等。但抢答和开火车的复习方法却令人耳目一新。冯老师的复习课是以讲练习试卷为主,形式也并不陌生。但在内容上他能够以每个题为依托,由点到面,生发开去。比如改病句一题,他先讲初一能接触到的病句修改有几种类型,然后一一归纳为6种,逐一讲解。再比如古诗文默写一题,他归结为三种类型:背诵型、理解性型、专题型。对于专题型他又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哲理”,“立志,”“牺牲精神”等等。综合探究类的实践活动又归为四类。他的复习思路是以中考为目标的,把中考的考点化整为零的分解到每一学段,这在仍以把考试的评价作为升入高中的主要评价的今天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课忌枯燥,复习课忌以题代讲。

  三、总结反思

  1、如何看待语文教学中的“标准现象”?

  我们现在已经接受了“对于同一个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这个理念,这是语文教育的一大进步。但同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对于学生各有千秋的个性化理解怎么办?是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还是允许答案的丰富多彩?学生提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解与获得比较一致的标准答案是否矛盾?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应该有一个相对确定的解释或相对客观的标准答案。同时我们又要承认只要是理解就有不同。阅读是一种体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和我们教者不同的独特体验。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地个性化地理解文本,形成教师、学生和文本(实质是作者)三者之间的“对话”。但是,不能因为“对话”的教学理念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操作中。在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对话”之后,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文本之后,并不意味着他的个人理解就一定是正确的,也不意味着否认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就个人的内心体验和个人视角而言的。但就文本传达的信息来说,我们并不能说一千个哈姆雷特都切近文本的“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暗示学生哪一个是比较贴近课文的、比较“标准的”理解。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哪一种或哪几种理解更具有说服力。采用这种既发散又集中的方式,既照顾到了我们考试时的“标准答案”,又让学生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总之,教师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个比较一致的“标准”。遇到多样问题时,教者绝对不能模棱两可。

  我们在二十八中听课遇到这样一个课例:刘丽老师在领学生分析“嫩嫩的,绿绿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子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叠词运用得好;有的说:口语用得好;有的说:反复这一修辞运用得好。刘老师给予这些孩子不同的肯定后说:最好把你们几个人的答案综合起来那就更全面更准确了。这时突然有个孩子举手示意老师,他问:作者为什么用“瞧去”而不用“看去”,难道仅仅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吗?对于这一突然的提问,刘老师马上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出的结果同样是各有千秋。有的说:作者这是在散步时随便随意地看;有的说:这是作者有目的的看;还有的说:这与作者的语言风格有关,要是鲁迅肯定不这么写。就这三种意见全班表决,结果是赞同第一种意见的居多。这时刘老师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也是更倾向于无目的的看,随意的看。因为这样更显春草之多,到处都是。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某课堂,教师问学生“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你欣赏谁?”其中一名同学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它屡败屡战。真的能喜欢白骨精吗?不!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吃唐僧肉、吃人肉!如果我们赞同学生的观点,也就成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的人,这跟糊涂的唐僧没什么两样!更糟糕的.是模糊了学生的是非观念。并不是学生说了真话,教师就一概认为对,因为“真话”未必是正确的。

  2、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我们备课时精心预设好的东西可学生怎么也答不到点子上,有时甚至不挨边。应当说我们备课时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但我们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觉得预设之网逮“大鱼”,生成之网逮“小鱼”。对于不往这两张网里钻的“鱼”,我们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实的生发。他们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备课时我们关注的是“教”,预设则注重学生的“学”。预设与生成应该是动态的平衡。我们要善于捕捉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也要抓住生成点,比如: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燃烧点、意外点等等。像上面《春》的例子就生成于学生的质疑点。

  3、语文课堂上的引领与叫停

  要想使得我们的课堂高效,必须有老师的引领。这里的问题是怎样引领?引领的时机如何把握?引领可采用哪些方式?该不该叫停?如果不叫停可能就完不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叫停那哪有生成啊?就引领而言,诗歌教学我们引领更多的是激情;对于难度大的课文我们要引领信心、思维、方法、技巧等等。贯穿我们语文教学始终的是要引领习惯,这包括诸多种,比如:认真听的习惯、写字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发问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关键是要把握好引领的时机。比如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引领;可以在学生的讨论偏离目标时把他们领导正确的轨道上来;可以在学生的思路出现障碍时恰当点拨他们。

  4、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熟悉文本。

  整体感知文本是对的,但不是读一遍课文就整体感知了。听了这么多阅读教学课,感觉学生阅读文本不够,很多课学生都没有充分阅读文本。如果阅读不充分,学生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何谈深入探究?相反,如果学生的阅读充分,然后我们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分析便不是问题。

  5、关于多媒体的运用。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的要求要靠联想、想象等形象性思维,而不是具象的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但我们也不要忽略工具性的一面。比如字词教学,比如文学性较弱的说明文教学,采用多媒体不但直观、课容量大而且易于学生接受。但对于其它文体的教学我觉得更多的是为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服务的。因为文学不能缺乏想象力,不能少了“悟”。我们现在的孩子写作的形象思维很差,我觉得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因为他们这一代是看动画片长大的,而我们是听评书、看小人书长大的。我们的读书兴趣是从小人书开始的。语文课如果采用多媒体过多或者不适当,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语文不只是积累想象力,所以有时我们的学生即便是写他们所擅长的想象作文,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运用自己平淡的文字来埋没自己奇美瑰丽的想象。总之,要因文而用,不可不用,不可强用。

  6、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点拨”“全解”之类的参考书。

  在听课过程中,包括我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回答问题前总是先看这类书,或者小组讨论时,学生所谓的讨论绝大多数是依靠这类书完成的。语文的阅读理解类似于我们猜谜语的过程,注重猜的过程,而不是谜底本身。如果直接指导谜底便会觉得索然无味。现在不是用与不用的问题,萨特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是怎么用、怎么指导用、何时用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讲,对于一部分学生我们要默许他们的投机取巧,否则他什么也讨论不出来或者说有时虚荣心也是一种动力。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久而久之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容易使他们也沾染思维的惰性。

  7、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

  总之,收获很多,反思不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要的是不仅仅学习成功之处,也为了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方能:总结反思心态平,理论实践大提升。

  在这里,感谢各位,耽误大家宝贵时间了。我以上尽量为大家呈现原生态的画面,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切磋。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3

  10月25—11月14日我们13位来自广东各地级市的教师了走进特级教师杨特的名师工作室进行跟岗学习。

  杨特老师为了我们这13位教师的成长,在20天的学习中想了很多办法,运用了多种方法,观摩各种课型,参与评课与撰写反思,参加各种讲座,与专家们面对面交流,与学员们共同切磋教学教法,真是紧张而又繁忙,让我深深地感受了深圳教师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朴实无华却不失伟大的教师人格魅力。跟岗期间,我们还先后观摩了焦雅、王晓菁、欧阳明慧、徐平、侯雪莉等多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收益良多。评课过程中,大家踊跃发言,妙语连珠,充分挖掘课堂的优点,也敢正视教学的不足,有时甚至对教学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让我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加学到各位老师高尚的`品质和对教学认真的态度。

  对我们这群一线教师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好课标准”,但或多或少都是不够全面的、粗糙的,间或带有些主观的东西。通过对多节课例的观摩,大家的讨论交流,听取导师的点评、指导,我对“好课”的理解、认识达到了一个较深的层次。

  在讲座中,专家们富有启迪的话语,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精彩的演讲,生动的举证,全新的理念,无不使我震撼;专家们的学识、儒雅无不使我敬畏,他们引领我对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深感自己的灵魂在净化,视野在敞亮,内心更走向了澄明,给予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一次有活力的血液……跟岗期间,认真听取了所有同学的汇报课,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相同的是,大家都是经过多年的教学磨练,都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和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大家都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佼佼者。在同学们的课堂里,我仿佛走进了“百家课堂”,领略了百家风范;也品味“同课异构”的奇思妙想,匠心独具的教学风格。

  20天一晃而过,我们的感触很多,言语已无法表达,更多的是留恋和感激,感谢杨特老师,感谢翠园中学东晓分校的领导和全体员工,感谢指导过我们的所有专家。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4

  自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泉山区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次培训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本次学习期间,我感受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精彩的讲座,参加了赴山东杜朗口中学的考察学习,更新了教学观念,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要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教育专家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每一位学员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教堂教学组织、教法学法选择、课堂提问艺术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实施新课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二、要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三、要有善于反思的习惯,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还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如撰写教学随笔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还有教育博客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管理器,它更是一个个人反思工具,是一个多向人际互动的装置,它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令我欣慰的是,我们这期培训班里有许多优秀的老师,我们有很多的话题在一起交流和探讨,有很多的观点在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的聆听讲座和课后交流,我们都能踊跃发言,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自己感到疑惑

  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培训班里的年青教师,我从在一起的许多老师身上学到了宝贵的经验。我在学习中始终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坚持和骨干班的其他学员保持密切联系,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最后感谢区文教局的领导和进修学校的张校长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次学习的机会。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5

  曾以为很漫长的两周的跟岗学习,眨眼之间就已经结束,这期间听了十节课,上课六节,进行多次讨论,完成开题报告和多篇心得与读书笔记,虽然紧张、忙碌,但是生活单纯,内心充实、快乐。这次跟岗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境界,汲取了力量,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教研的信心。按照学习计划我有序地完成了培训跟岗学习的任务,收获很多。

  一、勿忘初心,乐于教学

  从开学至始,每个月、每个星期,学校似乎都会有不同的任务要完成。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庆典活动……备课组事务、科组事务,日常教学,学生作业……每天一回到学校,马不停蹄,内心烦躁。来到清远二中,目睹刘老师作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的教研主任,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仍坚持兼顾两个班的教学工作,此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让我深深折服。他向我们提出建议: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要“三好”:课好、教学成绩好、个人成果好。也正是在他这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影响下,我更清楚的给自己定位,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明白内心纯净,自然就能忽略纷争,内心满足,自然就能从容面对各种杂事。这种心灵的洗涤,境界的提升,是我最大的收获。

  二、听课上课,促进教学

  本阶段的学习,在向刘桂梅老师及清远二中的老师学习过程中,引发我对教学的进一步深思。本次共听了高一高二五节阅读课,三节作文课,高三两节复习课。整体设计各具匠心。尤其刘老师的两节作文课,流程简单明了,课堂设计由点评学生整体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办法、写作指导构成。常规教学处理,但是刘老师每一个环节都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授人与渔。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板书、课堂设计、授课语言,可谓滴水不漏,环环紧扣,没有一丝多余。仅有的40分钟应该教什么?是面面俱到,还是大胆取舍?还有应该怎样教……这些,在这10节课里都呈现出目前语文教学的优劣。还有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评课,思想碰撞,促进了教育教学方面有长进。上课六节,学员们之间的互相讨论和评课,见识了不同地区教学的'现状,引起更多的思考。

  三、潜心教研,不断成长

  过去的我主要精力是放在教学、课堂上,并不是很重视教研。这次培训我利用工作室资源,积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并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明白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日常积累,重视成果的总结;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剖析和教学反思中逐步走向成熟,真正成长起来。刘老师的课题一做就是八年,可见常做常新,只有扎扎实实地在教学的基础上思考与实践,才是真正有所收获。

  跟岗学习归来,我再也不敢有任何自我满足,与粤北名师对照,原来我最多也只是个教书匠。不求功利,只求用心。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位专业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此次跟岗学习,如同打开了一扇窗,清风拂面,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又如同一次加油助推,使我的思想、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从头起步,“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6

  本人从7月开始有幸参加xxxx市第三批科技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经过六个月的学习,我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一.导师引领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雷xxxx老师、黄xxxx老师、罗xxxx老师三位名师的指引,使我在科技教育理论、科技活动开展和科技项目实践等方面都受益匪浅。例如:雷xxxx老师带领我们进行科技活动的体验交流和到科技特色学校跟岗活动。黄xxxx老师为我开展机器人项目制作研究项目指明了研究方向,提供技术的支持。罗xxxx老师在教育理论给与有力的支撑。

  二.科技活动学习、交流及分享

  在培训团队的组织下,我参与了在六中举行的科技理论学习、特色交流、中期汇报、成果分享等系列科技学习;参与了体育东路小学、广铁五小的科技特色跟岗活动;参与了在广东科学中心、协和小学举行的对象交流考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我系统的学到了科技特色活动开展、积累科技成果、创建科技特色学校等方面的途径和做法。为我在科技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使我在开展科技教育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动手实践

  通过开展实训项目制作、申报科技项目、指导发明项目、撰写论文、组织活动等实践,我感觉到在开展科技教育不再迷茫了,各项科技工作变得清晰、有条理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压力,感受到要开展好各项科技教育必须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培训班学习我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我会继续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最后感谢培训团队、培训导师的帮助和指导。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7

  平日只顾埋头于工作之中的我,无暇驻足回首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曾走过的路,也不曾思考自己前方的目标在哪里。这个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楚州区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收获颇丰。

  在开学初,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把握机会,用心学习、潜心钻研、大胆实践,并克服自己的弱项,要多读书、多动笔。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

  一、认真学习,启迪智慧。

  我聆听多位专家讲座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全身心的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被专家、名师那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独有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仅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了我所热爱的数学教学。

  1、学会听讲、学会记笔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听讲,并坚持认真做好笔记,听讲什么?笔记记什么?怎么记?

  刚开始,每次听“名家”讲座都似乎停不下笔,抬不起头,哪怕一个字都不舍得放过,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也就失去了与“名家”思维碰撞的机会。

  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听”和“记”都要有“重点”,那何为“重点”?

  我个人认为:重点一,“名家”讲座的框架和思路,和重要观点。

  重点二,经典语句,名人名言,为自己的实践找到理论依据。重点三,值得进一步思考或对自己有启发的话或问题,便于课后反思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重点四,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名家”讲座自己的思考是什么?哪怕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念头,有碰撞的思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思维。尤其是自己“突发奇想”的“好点子”,便于回到岗位后的教学实践。

  这样,我一边听、一边思考,一场场讲座下来,我的收获颇丰。

  2、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对学生说,“你得思考,光听不行!”今天当自己成为学生的时候,不由得又想起了这句话——“你得思考,光听不行!”

  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只不过在日常工作中“懈怠”了思考,而变得不愿思考,日久天长也就不会思考了。这又何尝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的现状呢?

  张大冬老师的讲座时刻激励着我,——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特级教师们一节节精彩的教学观摩课、备课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无一不在警示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何等的重要,张老师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特级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反思”过去的理解就是“做错了,想想哪错了?怎么改?”或是“做得好,想想为什么会效果好呢,以后还要坚持”,片面的理解却让我以为这就是“反思”的全部含义了。

  到底什么是反思呢?反思就是围绕某个问题多方面搜集“证据”的过程,反思就是反反复复地思考!反思要不断的质疑,关注“傻”问题;反思要不断的追问;反思要追求“合理性”、“存在性”;反思要关注细节。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自己与自己的内部对话),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理论与实践的更深层次的对话)。在大家的启发和区内名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反思之旅。其中我通过一次在课堂中面对学生意外“生成”的处理,对教学任务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捕捉课堂生成与教学机智两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撰写了多篇论文。

  3、爱上读书,增长“内功”

  曾经我是个不太爱读书的人,去书店买书也只是会考虑买学生思维训练、练习册、教学技巧、教案集等方面的书籍,虽然在工作中也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但还是没有感到应该多读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更深刻的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积淀自身的素养,锤炼自身的数学功底。

  从刚一开始,如同“蚂蚁啃骨头”般艰难的读完《建构主义理论》第一遍,真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反复读了5遍后的`如获至宝,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课程理念的理论基石便是《建构主义的理论》。理念的更新,模式的转变,方法的变革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都基于对建构理论精髓的把握。随后我又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骨干老师的成长》、《教与学的新方法上、下册》等经典图书,还阅读了《名师备课经验》等图书,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还积淀了教学“内功”,也使我更加迷恋上了我所热爱的数学教育,真正体会到了数学世界的美与理,我会努力把我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的热爱也传递给我的学生,我们一同感受数学本身所独有的魅力。

  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嗜好、一种习惯,如果几天没有读书,心里就会痒痒的不舒服,我庆幸:我爱上了读书!

  二、研究、实践,教学实践,深思、肯干

  “把握数学的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启迪我,投入做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学生观。

  “我听见过,就忘记了;我看见过,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而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够让它充分发挥作用,才是真正有效地学习。

  我先和建淮中心小学的陶老师一起研究设计了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对于这个内容似乎已经有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面积”与“周长”混淆,由长度单位过渡到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

  “怎么在学生头脑中有效的建立面积的概念”“如何让学生经历面积单位产生的过程”是我当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深思,我们大胆实践:

  (1)利用学生认知冲突,由“周长”引入,“一条线段可以围成什么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线”与“面”的联系,“这些平面图形除了可以研究周长,还可以研究什么呢?”“研究大小”、“研究面积”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开启着学生思维认知的闸门,在借助手势的交流中学生逐步清晰的建立了面积的概念,体会了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提供多种学具,使学生经历“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学生在按大小给5个平面图形“排队”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其中有两个图形很难分辨出大小,这时学生就想到借助一些小的图形作为标准摆在平面图形的上面,通过“标准”的数量比出大小,在实践的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哪个图形最好用,做“标准单位”更合适。……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的投入。不断的深入思考,也在不断的让我体会到“抓本质,重过程”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然后又与张兴小学的杨月梅老师一起研究了六年级数学的《倒数的认识》一课。

  虽然教学设计的实施并不是我,但我愿意把我的想法和老师们一起分享,共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和上课的老师们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我十分珍惜能有上研究课的机会,在乡内,我上了《倒数的认识》一课。

  我开始认真的翻阅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仔细琢磨每个例题要采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留给学生的知识是什么,可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能留下些什么?

  重新学习课程标准,参看《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上查阅相关资料,翻阅《教与学的新方法》一书,再加上乡内名师的点拨与帮助,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的头脑中日渐清晰,决定大胆尝试“明理驭法”的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得到了乡内数学老师的一致肯定与好评,自己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抓住学生课堂生成,运用教师评价语言教会学生学习”的研究在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全体学员的认可。

  三、感悟过程,真诚付出

  虽然学习任务很紧,经常是挑灯夜战,但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我“累并收获着,痛并幸福着”!

  学习虽然快要结束了,内心积蓄无限力量的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这份难得的友谊记在心中,开始我教学生涯新的征程,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理念、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不辜负领导、老师们的希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给大家,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方法回馈给学生,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悔于我的教学生涯。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8

  15天的培训,体会真得很多。有理念的提升,有技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了交流的平台,这么多从事同样事业的前辈,同伴,那么多感同身受的朋友集中在七月的金陵中学,可以让我畅所欲言,一吐为快……

  一、关于技术

  15天中,技术的补血,让我受益匪浅。这些仍然奋斗在一线的专家能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如何进行校园设备的采购与维护,还无私地提供自己的经验与实用的软件技术,使我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方便地使用这些现成的经验与软件。学习asp设计的时候,感谢老师能这么耐心地教导我们,让我能够系统地学习这么实用的技术,让我多掌握了一种更好从事教学管理的技术。

  二、关于教学

  课堂教学的培训细致到导入如何设计,过程如何设计,总结评价如何设计,如何书写教学反思,培训一改以往传统的说教模式,让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动手设计,及时评点,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课外活动在我以往的观念中,总是被放在最不重要的地位,这次的培训改变了我的想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科方面的技能,也能对学生的思维带了质的改变,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做事风格,这种改变是全方位的。特别是专家们一生对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追求,更让我感动,觉得小学信息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信息技术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的作用,使本次培训的重点,也是难点,谈论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有的从大局探讨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作用,有的老师从课堂谈论整合的具体模式,从大局到细节,我也听到了许多专家对与信息技术绝妙的比喻,比如说,如虎添翼,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正是如此吗。

  三、关于理念

  这次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理念方面的提升。有效率的教学,是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学习工具,使用工具,感受技术对于自己学习的重要,从而自觉学习技术。无论是导入还是过程设计,学生评价,都是这一理念作为基础。信息技术老师也要把自己当作专业课的老师,不能只等专业课老师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老师也要主动地参与专业课的教学研究,主动积极钻研才能理解专业课的老师,更能理解整合的意义。“换个角度想问题”,虽然是个老话题,但是这次的培训却让我感触更深,一个信息技术老师无论教学中,整合的探究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专业课老师的角度,甚至在采购设备的过程中也要站在校长的`角度思考,换位思考这个看起来朴实的观念,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关于自己

  我是第一次参与全部都是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参加的培训,让我有回家的感觉,我第一次开始想到自己。特别是在听到一位特级教师说道,我们除了爱学生,爱同事以外,更要爱自己,我思绪万千,想到自己从来没有间断的学习,从来没有间断的努力,默默无闻地跟机器打交道,并且这条路未来的遥遥无期,第一次觉得爱自己的重要性。

  五、关于未来

  信息技术老师对自己未来的规划第一次被放在这么重要的地位,以前只知道埋头做事情,埋头学习各种技术,这次培训,让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未来。那些同样正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专家前辈们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有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从事信息技术很辛苦,但是现在我感到得更多是荣幸,能够参与信息技术改变教育的改革潮流中,看看前方,有那么多专家,特级教师做榜样,看看身边,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同样在坚持真理,坚守阵地。我想我会继续努力的!最后,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珍贵的机会,感谢白下区进修学校安排组织的这次培训,这个暑假我们学习的热情应该就和这七月的太阳一样吧……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9

  20xx年10月21日,我有幸来到深圳市翰林学校陈昔安名师工作室进行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这次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听课、有评课、有授课实践、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有专家进行讲座。专家、同行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在陈昔安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期间,在陈昔安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翰林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进行教学实践,多听、多看、多思、多请教,圆满完成跟岗学习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跟岗实践内容

  1、教学实习:跟岗期间,听评课22节(其中观摩学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昔安老师示范课1节、工作室成员展示课7节,跟岗骨干教师研讨课、汇报课14节)。参加深圳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师主题式说课竞赛的观摩活动一天。自己在翰林学校上研究课和汇报课各一节。

  2、开发优秀课例2节;撰写教学反思3篇,撰写读书笔记两篇。

  3、参加了工作室系列活动:在跟岗学习期间,先后听专家讲座4次(陈昔安老师的“追寻教育的梦想”、肖仕扬老师的“如何编制高质量的历史试题”、陈昔安老师的“关于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的一些思考”、徐素倪老师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赴深圳市学府中学和皇岗中学观摩工作室成员展示课2节。听翰林学校小学部语文课一节,赴深圳实验中学观摩“深圳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师主题式说课竞赛”并担任大众评委,现场聆听说课比赛25节,收获很大。

  4、撰写了15篇《跟岗学习日志》,跟岗结束时上交了《跟岗工作总结》。

  二、主持人陈昔安老师悉心安排,狠抓落实,跟岗学习注重实效

  1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工作室成员积极配合,跟岗学习保障有序

  一到深圳,就有翰林学校安排的老师接待报到,并替我们安排好了食宿,陈昔安老师随后看望大家并请大家吃饭,很是感动。第二晚学校领导罗副校长和翰林学校的历史学科教师安排晚宴欢迎学员,陈昔安老师和科组长李念老师还经常嘘寒问暖,关心大家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学校对培训活动的重视可见一斑。

  2、工作室计划具体,安排周到

  从培训前到培训中再到培训结束,陈老师都做了详细的安排计划,如培训前的材料准备、注意事项、活动安排以及相关活动的意见征求都有安排,培训中的计划安排更是详实具体,很有针对性。

  3、陈老师亲力亲为,狠抓落实

  从计划到实施及后期检查落实,陈昔安老师亲力亲为。无论是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还是教学反思、博客,甚至学员的日常生活,陈老师都是无微不至的给予关心和帮助。每天深夜陈老师都要到各位学员的博客走走,检查督促学员的工作学习,其敬业精神时时在感动着我们,也使骨干教师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4、名师引领,共同进步

  陈老师不仅学识渊博,教育教学水平高,为人也很热情。在20多天的相处中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思想方法,还有他工作的热情和严谨,做人的低调实在。在陈老师的感召下,工作室成员之间也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我们学会了博客,甚至慢慢地习惯了用博客记事,我们总结了每个成员的`授课特点,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关键词。比如。我们学会了相互欣赏,评课当中大家总能找到对方的闪光点为自己所用。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牵引着我们不断进步

  1、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跟岗学习期间,共安排了4次讲座:陈昔安老师的“追寻教育的梦想”、肖仕扬老师的“如何编制高质量的历史试题”、陈昔安老师的“关于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的一些思考”、徐素倪老师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讲座接受了多方面的新思想、新方法,收获很大。

  2、观摩学习工作室成员展示课。先后到深圳学府中学和皇岗中学听了两节展示课,两位上课位老师各有特色,课堂都有很多闪光点,听后对自己教学很有帮助。比如学府中学董辉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皇岗中学吴胜辉老师的五步三查教学法都令人耳目一新,对我的教学很有启发。

  3、赴深圳实验中学观摩深圳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师主题式说课竞赛,听了来自深圳各个学校教师的说课。深圳走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前沿,我们不仅在现场感受到紧张的比赛氛围,更让自己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将来发展的方向。

  这些活动对本人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都有很大帮助,为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收获与反思

  1、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期间,听了很多节课和讲座,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陈昔安老师的复习课重视核心概念的辨析,重视审题方法、解题方法的指导,整节课都是在老师的指引下由学生自己发表观点总结方法,效果很好;李念老师的大方自然,课堂收放自如。张微老师的活动组织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新授课学习;董辉老师的情景式教学法、吴胜辉老师的五步三查教学法都使我们耳目一新。学员中邓辉明老师富有激情,对学生很有感染力;邝敏超老师亲切自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涂瑞霞老师与学生平等相处,课堂气氛轻松自如;叶国应老师和张仲娟老师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反馈;陈细娜老师和杜树群老师的朴实与扎实的教学风格,所有这些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认识,原来复习课(新授课)也可以这样上,对我今后的教学肯定都会很有帮助。

  2、提升了对教学研究的认识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而不能仅仅是个教书匠。如何做研究?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哪些问题是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怎样做好日常事件的记录?我们平时可能会有很多突发奇想,如何让这些突发奇想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等等。通过听讲座、与各位同行交流,现在感觉有了一些门道,期望今后能有所收获。

  3、对教师职业的新认识

  这个问题以前很少考虑过,见到陈老师和各位骨干教师后,他们的一些行为给我留下来深刻印象,我也十分清楚的认识到这就是名师风范。陈老师对学问的一丝不苟和孜孜不倦,对同事的热情帮助和大公无私,对工作的奉献敬业,让我们认识到名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各位骨干教师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和虚心坚持,对工作、学生的牵挂,都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良心,这就是教师。

  4、开阔了视野

  通过跟岗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这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让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总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0

  xx年xx县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赴xx师范大学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培训研修班16名学员牢记使命,按照培训日程安排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1.领导重视,任务明确。本次培训是xx县派往xx师范大学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批,xx县高效课堂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深入推进的阶段,xx年xx县教体局提出“321”战略举措,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关键建设是业精于勤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高素质的教师,课改才能有保障。县局经过推荐、审核等程序,遴选16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班,并在培训临行前的动员会上,给研修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除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学习外,思考学生情商和民主教学的构建,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实践。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针对研修班的学习任务和实际情况,xx师范大学理想信息软件工程学院在前期培训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全程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集中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外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三结合中突出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到长春市浙江路小学、天津路小学和师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学进行了教学观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3.理论指引,突出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教学活动,才能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东师理想倡导教育信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师理想为我们安排的五场讲座:朱玉民教授的《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第九讲)、赵玉铨教授的《智慧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帅老师的《从翻转课堂到微课》、吉喆老师的《微课录制的软件和制作》、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高级教师窦继红的《络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实践探究》,并观看了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讲座视频。讲座中教授们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渐渐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型。 4.牢记使命,扎实研修。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执行,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将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是教学的规律,也是我县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本次培训研修,我们培训学员怀揣着局领导的期望,每个人都感到压力重重,在东师大抓住一切机会和教授们、老师们交流,向他们请教智慧课堂的构建,每有收获必撰写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先后撰写了十篇心得体会。东师大倡导的智慧教育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的支持实现的,它为教师备课、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搭建高效的数字化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化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的问题。我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着每一项功能,并在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请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发软件,以支撑自己的教学。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观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型。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朱玉民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明白了信息要物化才能传播,教师要以单元知识系统树的绘制来有效地把握教材,寻求到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从而实施智慧教育;从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的讲座视频中,我们对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完成这个过程,情商远比智商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任务,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驱动学生运用智商持续完成任务,并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把学生的差异反馈出来,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的起点是源于学生的内驱力,智慧教育需要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完成不了的再给学生学习工具获取,再不行的话就讲授让他听懂。这是钟院长在说课点评中反复提到的智慧教育模型。我们明白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性,只有在这种智慧教育模型的指引下,才能设计出有别于传统的授导式课堂的教学,真正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2.提高了能力,能根据学科特点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中,我们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得到提升。在我们对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反复熟悉摸索的基础上,我们运用该平台进行了教学的设计并进行了三次磨课。在磨课活动中,我们认真结合6位专家的讲座,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把智慧教育的理念、微课等教育方式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从专家教授的指导中我们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专家评课后,我们再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堂教学重新整理、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反思与深化,第三轮的磨课重在创造与再提升。通过磨课,我们逐渐找到了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在找准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借助信息化支撑技术,驱动学生去探究,在自主合作中发展思维,形成学习能力。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1

  自20xx年11月26日起,我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举行的为期两个月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全国骨干教师培训。作为一个走上教学岗位仅三年的年轻老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教法和专业技能,能参加这次的培训活动,是国家和学校给予的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在这次培训中,我结识了一批走在职业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优秀教师;接触到了最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参与了课程试验和实习阶段的练习。

  通过学习和实践,增强了教学基础理论,更新了职业教育的理念,使自己从单纯的理论教学逐步转向更成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齐发展的人才。以下是我对自己这次参加骨干培训班学习的简单回顾。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块主要是提高学员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行一动一招一式都体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骨干教师都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在实施新课程中会不自觉地走上老路,因此,必须强化课堂教学新理念。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专家点评、学员讨论、反思自我,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高起来,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教学模式改变的动因是如何在培训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参与、发展个性。为此,专家们设计了如下课型。

  1、案例式:主要作法是:

  (1)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使目标具体化,从子目标中选取权重较大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案例,设计案例时,要做到用案例引入新课,用案例说明观点,用案例引发学员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导学员对问题进行研究和争论。

  (3)对案例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学员对所学习的理论加以认证,持异议者用自己设计的案例加以反驳。

  (4)对学习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写出个人心得,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此指导今后的工作。

  2、自学互助式:主要作法是:

  (1)把学员在学习与研究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以讨论提纲的形式下发给学员,学员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

  (2)由培训教师组织学员论坛,学员在座谈会上对各自观点进行交流。

  (3)经过研讨,对达到共识的东西进行总结,对持异议的东西,留作下一步研究。

  3、专家辅导式:

  对于大家关心的专业课教学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请国内有名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辅导以讲授为主,同时辅之以案例教学,研讨等形式。

  4、模拟对话式:

  让学员模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实行对话沟通,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讲体会、谈应用、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那些回校后感到与领导沟通有困难的学员,就让他们扮演自己的领导,其他学员与其沟通,使该学员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本领。

  三、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两个月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

  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2

  xx市金秋时节,我们满怀着学习的渴望,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东南大学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国培计划”学习。在这里不只学习了顶级专家的报告和优秀教师的讲课,还和省内外的同仁们一起学习、交流,专家高屋建瓴的引领指导,老师们层出不穷的智慧碰撞,令我受益匪浅,感觉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就像刚爬出井口的青蛙看到了蓝天白云,豁然开朗。现对这段时间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对下一步的学习工作做一个规划。

  一、学习提升

  两周来,我们聆听了国内著名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韦玉院士《运用当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叶善专教授的《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基本目标》、黄海旺教授的《探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几位专家老师等的讲座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这些专家的讲座报告,不仅有当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还以大量的实际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我们以前说课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也很少去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徐ming教授的《说课与说课艺术》的讲座,向我们展示说课的方法及要点,使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素养。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新课改的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到了与之相关的每一人。

  二、感悟反思

  通过聆听彭香老师的“用心去做”和杨元奎博士的报告,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听了专家的报告,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 “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什么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呢?我觉得就是《纲要》指出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彭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按《纲要》贯彻的坚持先进的理念,坚持核心的价值,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师。要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2、努力转变好角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而且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三、发展规划

  这次培训虽然短暂,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理论知识,反思教学,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最终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智慧型的教师指导者。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3

  尊敬的班主任,各位同学,大家好。虽然王老师只是要求咱们做个人学习总结,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谈一下我们这个团体这几天的学习状态。我参加过很多次这样那样的培训,没有哪一次的培训像这次培训一样,同学们高度自觉地遵守纪律,按时签到,完成作业,完成各种表格的填写,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和举手回答问题,恍然回到了小时候的课堂。这是个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的课堂,除了有专家精彩的讲座,还有琅琅的读书声,有深刻的交流和思辨,甚至有动人的儋州调声,我们的学习过程是充实的、快乐的,同学们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从第一天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天,不少同学对培训即将结束表现出惋惜的情绪。

  这几天有幸聆听了陈大伟、管建刚、刑益宝、卢焕雄、关心风、王先云几位专家及我们最喜欢的班主任王琴玉老师的课,每一堂课都让我获益匪浅。

  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的实践策略》,通过对比让我们明白了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不足,阐明了观课议课的概念,告诉我们如何让观课议课成为有主题、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问题研究,这是很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一堂课,他解决了一直以来我对学校教研活动的一些困惑。

  最喜欢陈大伟老师引用的一句名言是:“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很庆幸,咱们还没成熟,还是嫩绿的,还可以努力拔节生长。

  管建刚老师的《从“村小教师”到“特级教师”》的讲座虽然只是把他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却在我的心中激起很大的波澜。一个人,假若有理想,肯奋斗,能坚持,就能翻越很高的山,能到达很远的目标。我在听他讲的时候一边自省,我也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也想做那最高的树,但最初的冲动总是很快消融在安逸的生活里,总是缺少一股拼劲,一股韧劲,才导致如今仍裹足不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九十九度加一度》才会沸腾,我们知道,水不到一百度无法沸腾,目标的认清,意志的坚定,就是最后的一度,是可以生出一种可以使人成功的力量来的。

  刑益宝校长讲座的主题是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特别喜欢他一开始给我们放的《幸福课》,告诉我们获取幸福的途径。教育的真义是使人幸福,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我们应当吟味生活点点滴滴,感恩生活每时每刻,享受幸福,传递幸福。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他没有讲太艰深的理论,而是结合学校管理和教学实际告诉我们,一个教师应该致力于发展那些方面的专业,由于很浅显易懂,诠释过程又比较生动,所以让人印象深刻,“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教学是一种享受,我们都在享受教学”是同学们学习日志里频频出现的话。

  卢焕雄处长给我们的讲的是《教师人文素养和专业成长》,主要从理论的层面做了具体的阐述,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就要增加文、史、哲方面的积淀。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要了解很多知识,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传授母语时游刃有余。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是《一个教师的启示》,在看完这个故事后,感动之余,我也不由得在反思,我还在教书吗?很庆幸那个孩子遇到了生命中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说:“教师站在讲台上,就像一尊太阳,把阳光洒向学生的身上……”汤普逊用爱照亮了泰迪的心灵,也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而汤普逊老师也因此发现了教育的真谛。

  我看过类似的很多故事,教师们用爱唤醒孩子的自信,滋润孩子的心灵,快乐孩子的学习,支撑孩子的童年。教育是爱的艺术:“有爱,才有教育”。

  关心凤校长给我们讲的是《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的策略》,我们天天把有效教学挂在嘴上,但我们的阅读教学到底有没有效,是否高效?其实很多人都混沌不清。关校长给我们讲的“一个主题,两条线,三个点、四个度,五融合”给了我们一个评判一堂阅读课是否高效的标准,并结合两个不同年段的教学实例进行训练。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有效,不但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而且对我们观课议课的能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王先云老师主持了一次关于古诗词教学的课例学习,用的是自己一堂原生态的教学录像课。看完课例,我想到的是于永正老师说的:“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教语文。”这是一堂质朴的语文课,他没有太多华丽的东西,经过有层次的,巧妙的教学步骤和引导达成了教学目标,这堂课是可以复制到我们农村的语文课堂的。在评议这堂课的时候,大家发言非常踊跃,给出了很多这样那样的建议,我当时想到的话是:“语文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擅长的教学技能不同,学生不同,学校环境不同,一堂课采用的方式自然是各不相同的,只要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就行了。

  最喜欢王琴玉老师的课,王老师是一个亲切爽朗、很有魅力的老师,班级管理宽严有度,这是把咱们同学拴在教室里的一个重要因素。她给我们讲的是《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及主持《习作教学优秀课例观摩》,在讲课的过程中,她设计了有梯度的'学习步骤,给我们搭建了快乐学习的梯子,让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知识。王老师的课堂轻松活泼,深受大家喜欢,她在剖析我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时总是能一语中的,然后基于课堂问题教给我们解决的办法。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记住了习作教学的策略,记住了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也记住了这样的话:“所有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没有教师的指导与组织,自由的课外阅读是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的。”……

  著名作家王蒙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这次学习,我把自己当成一块干燥的吸水海绵,努力吸取“养分”,收获特别大。不仅仅在于学到了什么知识,最重要的是觉得自己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听课后有股冲动,想要立马扬帆起航,奔跑的冲动,想要改变自己学习和教学状态的冲动,想要变成像老师们一样的人的冲动。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这些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就是那些单根的火柴,他们点燃了我们这一堆柴火,燃烧吧!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4

  xxxx年7月13—15日,我有幸作为海口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了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的xxxx年海口市骨干教师暑期集中培训班,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在海口市花开四季酒店举行。通过培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要成为一位合格的骨干教师,必须付出更多,领悟到了教学的艰辛与骨干教师所肩负的重任。 “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们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主讲老师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们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们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周院长提出的“三化”给我们指明了教师个体,、学校教研组在校本教研的方向,落实好“三化”,是教师成长的保证,是学校教研组教研有效性

  后两天的培训都是由同行的一线骨干教师作专题交流分享。每一次专题讲座,对我来说,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心灵洗礼,重新诠释了自我,从中找到了差距:虽爱学生但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虽懂教育规律但重理论轻实践;虽能研究但没有成为自觉行为;虽有底气但还远远不够。聆听同行讲座让我更觉得自身的不足,更觉得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更需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期间,聆听了演讲老师对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独到见解,讲述了非常先进、独到的观点。让我懂得了如何利用课本中的实践探究,能做的尽量做,还要注意对教材文本的进一步挖掘。景山学校的陈元林老师作《教师如何作小课题研究》。陈老师阐述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作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让我了解了作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及作为一线教师作课题的信心。接着陈老师具体的讲解了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过程—付诸行动五步骤。接着,从前瞻性,实用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方向性,操作性,适当性八个方面讲解了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要求。小课题研究的六个选题途径:

  一是从教育教学中选取课题;

  二是从班级管理中提炼课题;

  三是从本地资源中选取课题;

  四是从实验改造中选取课题;

  五是从课题指南中选取课题;

  六是从理论学习中选取课题。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5

  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式,面对新时期新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水平。在新课改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情况,这就增加了新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只有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才能驾驭变化万端的课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开平进校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学习、分组讨论以及自学,尽管紧张而繁忙,但我却兴奋地感受了领悟新课改真谛所带来的喜悦,下面是本人在培训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及总结。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基础教育新课改使教师角色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教师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方能实现新课改的预期目标。运用激励性语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励性语言指的是通过肯定、赞许、表扬和鼓动等方式激发、鼓励不断进取的语言特性,它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在重视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当今,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适宜运用不同类型的激励性语言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起来,建立学习心向是在正式学习之前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心里准备,对以后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定向作用。虽然不是正式学习,但是为正式学习进行准备。良好的学习心向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收集资料时,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建立学习心向也可以称为准备性学习,是在正式学习之前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心理准备,对以后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定向作用。建立学习心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培训班的几次活动,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深化了物理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加强了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这次的培训班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能真正满足教师需要而展开的培训我想应该是最能受到欢迎并最成功的培训吧。

  总之,经过一年的培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今后我会努力用所学所悟去重新审视我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