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2-17 08:06:12 热门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一)自然条件

  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主要作物

  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灾害

  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 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是我国的城市群。

  (2)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世界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3.严重的水土流失:

  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初二下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 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 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很实用的地理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预习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同学们要将预习习惯应用到各个学科,地理也不能例外,但是,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学科,很多知识都要落实到图上,所以在预习时,除了要结合地图来预习,同时,要做好标记,哪里懂了哪里有疑问,这样,课堂上就会更有针对性的听讲。

  2、认真听讲。相信大家都明白认真听讲的重要性,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上课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努力完成老师发出的各项指令。因为老师上课之前是经过认真备课的,对每节课的过程都是精心设计的,每一步操作都是有目的的要达到一个效果的,如果你落了一个环节,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后续学习。如果疏忽课堂学习,带来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3、课后复习。温故知新,每次上完课后要及时复习,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有问题常找老师和同学探讨,养成刨根问底,穷追不舍,不搞清楚决不罢休的学习习惯。每一章节学完后,要把整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归纳总结,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期中期末考试前也要针对考试范围全面复习。

  学习世界地理要注意什么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

  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怎样快速提高地理成绩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